-
台以迎合受众需求、追逐商业价值为出发点,有可能会违背现有法律规定,或是利用法律制度的漏洞和缺陷,规避法律责任。明确网络平台对用户个人敏感信息保护、信息内容服务、算法治理的法律责任,以及增强法律对用户权利的赋予和限制,有助于防范算法型分发带来的隐私风险,实现保护...
2020.11.06 09:17:00
-
情境:万物都被连接,人与万物连接,一切皆可传播,一切都被传播,一切都在传播。在此情形下,如果有什么不能被传播、不愿被传播的话,就个人来说,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隐私权利。仅就个人隐私来说,5G环境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它在汲取用户市场的同时,亦承载着大量...
2020.11.27 17:05:00
-
有公共性关注的内容上让渡隐私权,这符合新闻自由的原则,也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明星不会也不该让渡纯粹私人的内容。理论界一般认为公民隐私权的客体包括三个方面,即个人信息、个人生活、个人空间。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将个人信息限定为:“姓名、职业、学历、联系方式、婚姻状况...
2020.12.11 11:25:00
-
哄客指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的网民,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哄客,即在互联网上起哄、制造事端的网民。哄客通过侮辱、网上围攻、诽谤、恶意暴露个人隐私等方式,借道德、正义的名义对舆情当事人进行攻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哄客或具有极端意见的网民,...
2020.12.02 15:31:00
-
新闻机构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显然包含了媒体从业者对技术的运用和把关。比如,电视摄像机可以拍摄公开的场景,也可以拍摄个人隐私。含有个人隐私内容的节目可以增加收视率,但侵犯了被拍摄者的隐私权,最终损害新闻机构的社会声誉。在这里,有问题的不是技术产品(摄像机),而是使用...
2021.01.11 09:02:00
-
以淘宝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天猫精灵客户端。智能音箱将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技能和服务的同时,却并不对第三方如何处理用户数据负责。这些个人数据并不受到智能音箱的隐私政策保护,而取决于第三方技能提供方的隐私权政策。
第五类隐私有关个人经历的隐私对应个人最深层次的需求,...
2021.06.22 09:15:00
-
取舍之道》中,还提出用户另一种数据权力:被遗忘权。他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遗忘变成例外,记忆变成常态。在这里,用户不仅丧失着数据的隐私权,个人数据的使用权,连个人数据的删除权即被遗忘权也被技术所剥夺。总之,在广告算法系统中,由于技术的力量,用户的许多权利有的被迫让...
2021.10.13 11:58:00
-
人们高频率地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文字、视频、照片,或者利用即时通讯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从理论层面考量,对于社交平台发布内容构成个人信息的部分,自然人对其享有的权益被称为“个人信息权益”,属于不同于隐私权、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的一种新型人格权益。
我国《民法典》第...
2023.11.21 14:18:00
-
中相互作用和彼此塑造,进而影响全球数字治理的走向。
在规则差异与标准竞争上,欧洲的数字治理以坚持民主价值、法治、人权保护(特别是隐私权和数据保护)为核心,将数据保护与不可剥夺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利用竞争政策来促进个人自由。欧洲以其先进的数据保护标准为全球隐私和数据治...
2024.03.26 15:39:00
-
热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内容:中国语境下的被遗忘权应该归属个人信息权,在确立个人信息权的基础上明确被遗忘权的保护路径。有学者则提出隐私权在逻辑上已经包含了被遗忘权,其本身蕴含了对个人信息的自决以期不受干扰的内涵。更多学者主张被遗忘权应该属于隐私权的范畴。
“被遗忘...
2023.05.23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