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央视财经)
3.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每平方米每秒钟可极速喷射出亿亿亿个粒子!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如同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为研制“人造太阳”核心...
2025.01.15 10:44:00
-
话题,其实为时尚早。目前,可供AI学习的文本信息正逐渐趋近“耗竭”状态,并且“千亿级”AI大模型的研发与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铁林指出,文本大模型更新迭代的进程明显受到了文本数据量和资源条件方面的限制。一方面,现今互联网...
2025.01.15 15:38:00
-
旬,在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场治学经验分享会上,南理工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所长哈罗德富克斯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富克斯是德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双院士”,也是国际知名的表面化学及纳米生物学学者,刚刚获得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2019.10.29 22:18:00
-
中国江苏网10月30日讯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极端气象灾害数据互联共享战略”、中国科协“中国高校中高端科技人员合理报酬边界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的院士专家咨询会在无锡太湖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
2019.10.30 07:11:00
-
绚丽多姿的花朵点缀大地,让地球变得婀娜多姿。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但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机制已经于1亿年前就出现了。通讯员盛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
2019.11.12 09:07:00
-
11月12日,百余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集群走进南通中央创新区。由国家特聘专家、国家PM2.5特别防治小组成员刘敬印等高端专家领衔的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交换合作协议文...
2019.11.17 06:54:00
-
”类似这样的对话,大家一定很熟悉。但如果相互询问的,是3亿前的缠绕植物呢?
现生缠绕植物(如紫藤、牵牛花等)90%都偏爱“右旋”。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约3亿年前“植物庞贝城”沼泽森林中却发现一种稳定左旋的缠绕植物。这是迄今第二例缠绕植物化石...
2019.11.20 09:41:00
-
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讯 20日,第二届兵器工程大会在南京开幕。大会由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兵器科学技术研究院、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60多个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会。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芮筱亭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先进的兵...
2019.11.21 07:12:00
-
贝尔奖得主Paul Crutzen教授,并于199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瑞典哥德堡大学奥古斯特罗斯讲席教授及瑞典皇家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外籍院士,曾...
2019.12.06 06:54:00
-
家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对外公布,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太阳70倍的黑洞,被誉为“黑洞之王”。你知道吗?发现“黑洞之王”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设计和制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望远镜背后有哪些故事?现代快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
2019.12.10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