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之物,如藿香、佩兰等。清热消暑的话可以用一些薄荷、金银花、连翘等。要补养肺肾则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收敛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以清为点则是说此季节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
不过,...
2017.06.11 08:40:00
-
水适量,煮至米烂成粥。
营养价值:较为清淡,利于消化吸收、补充水分。
2、生脉饮
材料:西洋参2-3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3-5g
做法:将药材冷水浸泡,烧开后,小火炖15-20分钟。
营养价值:夏季暑热严重时,适用于无力疲乏、出汗口干,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2017.07.22 07:18:00
-
属于脾胃湿热或湿热下注;半身汗多属于阴阳不和等等。中医治疗汗证,讲究辨证论治,常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之功。
总之,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出汗多少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都是不正常的。而异常出汗...
2017.07.30 06:55:00
-
产业化、品牌化,从小做起,迈出产业发展第一步,带动贫困群众实现“零距离”就业,家门口脱贫。目前,通过苏陕协作平台已带动创办桑蚕、五味子、食用菌等扶贫工厂13座,扶持村级产业公司8家,带动发展蚕桑0.8万亩、中药材1.2万亩、油药兼用牡丹2.08万亩,栽培食用菌约200万袋,帮扶...
2018.09.09 06:49:00
-
高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有益于疫病的防治。据介绍,预防方可以帮助人体提高正气,抵御外邪,方子里有桑叶、菊花、桔梗、甘草、生酸枣仁、五味子、炮姜7味药组成,方子不大,药味不多,用量也平和,对普通人群有较好的普适性。而对于幼儿、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则需要在专业...
2022.12.16 11:21:00
-
统活动,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医院特意制作了40多条中草药灯谜,如“举国同庆(打一中药名)——合欢” “酸甜苦辣咸(打一中药名)——五味子”等等。孩子们为了寻找答案,兴致盎然地阅读展板上的中草药介绍。
“噢,原来丹参开的花朵,这么好看!”“防风能治疗感冒,酸枣仁能治失...
2023.02.06 15:11:00
-
准有13个国家参与。 记者了解到,计划于今年发布的10个标准中,除了刮痧器具、医用抽气式火罐外,还包括红参工业化生产工艺一般要求、五味子种子种苗、丹参种子种苗、三七种子种苗等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主席、澳大利亚前药品管理局局长戴维·格雷汉姆博士...
2017.02.04 11:13:00
-
型研究(KH17022)》和《水溶性皂角刺黄酮纳米粒的构建及评价(KC21264)》。指导相关企业开展了技术攻关项目《二元冰蓄冷系统添加剂》《五味子超临界萃取工艺设计指导》。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项《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高浓度CO2技术研究(BK2011006)》。取得丰...
2022.06.14 09:33:00
-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2020.08.03 15:10:00
-
服用。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7-10天。
注:本方适用于成人普通人群。
桑菊润肺膏
桑叶50g、菊花50g、桔梗50g、太子参100g、麦冬100g、五味子50g、黄精75g、百合75g、陈皮50g、生甘草30g,阿胶75g、龟甲胶75g,上方制膏剂,也可适量加黑芝麻、核桃仁,制成固态膏方,方便服用。
服...
2021.10.27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