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信任。
优化环境风险传播框架,共情传播成为沟通良策。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创立趋同效应,提出传播包括风险传播是长期的交互过程,传播组织和受众的价值观影响传播过程。如果善于识别受众心理,做到与受众“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就需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与受...
2021.11.30 08:49:00
-
对策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忽略对于媒体融合的实际考察,至今还没建立起一个能涵盖媒体信息加工、处理、表达与传播机制等多维媒介信息交互演化全过程系统的完备的评价体系。
3.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国外有关媒体传播效能理论和实证研究不仅揭示了受众的信息认知...
2021.12.28 09:07:00
-
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更多元的信息交互行为迎来全新的社会伦理要求。公共传播伦理的捍卫需要一种交互责任伦理的落实,当不负责的行为进入到交互过程中时就会出现社交机器人操纵用户的信息接触,以及算法技术干预美国大选等事件。可以说,交互责任伦理构筑了智媒时代的伦理基底,社会责任...
2022.03.10 09:06:00
-
闻更像一种极富流动性和语境化色彩的生活方式,嵌入多元行动者的日常经验之中。
因此,苏·罗宾逊提出,我们应当将新闻视为一个处于持续交互状态的流动过程,一个可为多元生产主体在专业、社会及公民工作中所运输和交易的对象。这一观点显然与“新闻作为生活方式”异曲同工——新闻...
2023.10.31 16:26:00
-
让这种主张变得合理。维纳认为,想要造出与人一般拥有“智能”的机器,就要解决机械论机器无法应对的不确定性,以便其在与外部环境的持续交互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功能和输出。在此基础上,维纳提出了以反馈调节为关键词的控制论思想。由此,维纳等人将生命纳入到控制论机器的范畴...
2024.05.16 15:09:00
-
公开平台,还能参与到社会话题的讨论当中。“全员媒体”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演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元互动、协商参与的信息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主体均有着等同的表达机会,新的社会传播关系由此衍生,并在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
打破主体之维,意...
2024.07.25 12:07:00
-
如何定义永久可扩展的媒介。其实在马诺维奇自己的多本著作中,已经提及了更为合适的概念——“原型”(prototype)。原型是技术在开放式交互过程中某些保持不变的内核、结构,不同的软件版本总是基于原型来不断地衍生,所以原型也往往是某一范畴中最原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员,如ChatG...
2024.09.03 10:28:00
-
性脑力,即那些包含智力消耗和知识创新、实现从无到有、面向未知探索创造的脑力,这种能力在促成人机两套看起来相似但实则不同的智能体系交互的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转换作用。随着通用式AI生产的产业化趋向,人类的这种独特认知资源正被大规模地开发、提取与调用,衍生出“认...
2024.10.17 16:52:00
-
的差异决定着数据治理理念和方式的不同。Web3.0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网络空间中,每个网民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数据的传播者,网民交互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都以特定格式编码后保存在网络中。相对Web1.0/2.0来说,Web3.0时代在数据产生、存储、传输、获取、内容展现等环节都具有其特...
2022.12.20 20:17:00
-
娱乐享受的主要来源时,反而会让追求获胜变得索然无味。因而媒介弥合的结果就是催促开发者推出更有长久生命力的、新鲜有趣的玩法机制,让交互体验过程更加愉快与轻松。弥合路径最终形成为理解传播媒介,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拥抱成熟的技术并融通形成文化传播。而对传播力量...
2023.02.21 13: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