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1条,用时0.04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202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出行必戴的口罩、仔细消毒的日用品、公共交通上的“安全”距离……行为心理学认为,人们将一个新的行为坚持21天,就会变成习惯。从最初的不习惯到自觉遵守,从慢慢适应到习以为常,疫情在影响着每一个“我”的同时,也塑造出新...
    2020.03.27 06:51:00
  2. 个角度来看,满足受众知情权是满足受众其他权利的基础。 知情权具有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知情权的内在价值是通过信息公开,制约滥用权利的行为,帮助人们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实现法律追求的秩序,权利的制约必须以知情为前提。法律对知情权的规定,使“知与被知”“公开与保密”关系...
    2020.12.11 11:25:00
  3. 息配以相应的政策使“弱者”得以重生。 虽然早期的赋权行动也围绕着赋予信息、自主行动为核心运作,但还是偏向单方面赋予。如托尔所言,人们虽然被赋予了行动的能力,但是这些看似自由的行为都是在相关机构的控制下进行的,人们所做出的改变也常常受限于规则制定者。这也促成了议程...
    2020.12.28 15:27:00
  4. 统中的能指,这一新的能指与新的所指共同构成了神话。其建构过程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含蓄意指的植入。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成为人之为人的行为表征,而神话就在人们的不知不觉间,嵌入到产品品牌和消费者的诉求之中。如彩妆品牌“花西子”推出的“苗银典藏”系列,将传承非遗文化与...
    2021.12.30 08:47:00
  5. 量经过美化的生活场景图片,是发布者认为因具有某种特质而可以示人的部分,它隐藏了不完美,回避了某些尴尬。数字滤镜的使用,也就改变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向他人呈现了一个选择的而非完全真实的现实,创造了一个新的交往情境。这种现象在乔舒亚梅洛维茨(Joshua Meyrowitz...
    2022.01.06 14:03:00
  6. 收接纳,进而产生行为,但行为常常是“习惯性的、情绪性的或受到文化传统所影响的犹如机械般的动作”。也就是说,在算法传播的场域之中,人们的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自身所计划并期待的,而是由新晋的行动者——算法所构想和预期的。 我们并不是要彻底否认人的能动性,而是发现算法所提供的...
    2022.03.29 09:59:00
  7. 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而算法技术正是为这种适配提供了关键性的底层技术支撑。在这里,场景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人们身处的物理空间,扩展到媒介信息所营造的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媒介的形态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媒介迭代到关系媒介,再迭代到算法媒介...
    2022.05.10 14:42:00
  8. 对今天科学观念的不断渗透与重构。 可以肯定,深刻的社会变迁往往伴随着科学知识的根本创新,正如工业革命带来工业社会一样,数字革命为人们带来了数字社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与运转机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昭示着科学范式将再一次迎来跳跃式发展。...
    2024.01.30 09:25:00
  9. 与对象的亲密关系。不管是被“国家”感动,还是为具体的人、事件所感动,都具有建构亲密关系的潜力。感动会让感动者从道德层面评判对象,人们在为他们的行为感动的同时,也会参与道德的判断。以这种机制,感动最终会推动道德上的认同,或者说是政治上的支持。 第二点是感动在中国...
    2024.04.02 15:58:00
  10. 报》以多种形式的报道表明,团结是个体、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乃至全国人民共同的诉求。而以祝寿为代表的文化运动凭借象征意义凝聚众人,使人们连结成为共同体,并在其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与情感——“人们为了同一个象征物,发出同样的叫喊,说出同样的话语,做出同样的...
    2022.09.15 11:17: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