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天一帮人呼啸进城,见到值钱的金银首饰,伸手就抢,然后回到江边老巢,官府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叫做“亡命社”,就是一群亡命之徒;而在元杂剧中,也有不少写到扬州人的,比如《东堂老》,一位山东商人,在扬州开店,儿子却不学好,叫做扬州奴,后来经过教育,改邪归正;明代扬州...
    2020.12.07 14:41:00
  2. 其中就有它。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着急的萧何坐在马上飞马扬鞭的场景。不过,看不见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题材,来自元杂剧。题材和鬼谷子下山青花罐一样,是用连环画的形式画的。”吴阗说。不过,这么多年来,尽管展出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展览,都只展一面,“观...
    2017.04.15 07:01:00
  3.   晨报讯(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孔芳芳)元杂剧《梧桐雨》有“元曲冠冕”之称,它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日前,这部剧被昆山当代昆剧院改编成原创大戏——“新杂剧”《梧桐雨》,并将于6月29日于南京紫金大戏院举行首演。   《梧桐雨》全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2018.06.03 06:54:00
  4.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讯 改编自“元曲冠冕”的昆剧《梧桐雨》,今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首演。   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代表作,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为“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昆山当代昆剧院在该剧基础上改编创作昆剧《梧桐雨》,在当代昆曲舞台上复...
    2018.06.29 07:30:00
  5. 明代无名氏著,流传至今的是一部有头无尾的传奇残本,现存最后一折,就是第二十八折《看状》。张弘对原传奇进行梳理,剔除各种枝蔓,依据元杂剧体例,突出生行,围绕白罗衫这一主要道具,聚焦徐继祖内心世界,为石小梅量身定做《白罗衫》,含四折:《井遇》《庵会》《看状》《诘父...
    2019.01.03 07:19:00
  6. 称“天下第一团”。   作为国家级非遗剧种,该团去年底便受邀来南博老茶馆,折子戏、全本戏,连演一周。其中的《汉宫秋》《北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唯一留存,文辞与马致远、王实甫原本几乎一字不差。有着深厚戏曲文化基础的南京观众反响强烈,和新昌调腔几乎“相看两不厌”。调腔剧团...
    2019.06.20 07:39:00
  7. 需要变化舞台背景和人员服饰,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谈起《赵五娘》,年逾古稀的林杰有很多故事。林杰告诉记者,赵五娘的故事最早来自元杂剧《琵琶记》,国内不少剧种都曾经改编过。淮剧的赵五娘,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只有“书房会”这一折,没有全本的戏。当时《赵五娘·书...
    2019.07.24 17:59:00
  8. 史传传统,以《山海经》《封神演义》《搜神记》等为代表的远古神话,以牛郎织女、白娘子、花木兰等为代表的民间传奇,以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古典叙事文学以及以京剧、昆曲、越剧等为代表的深厚戏曲传统等,都为中国影视“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深厚的文化基底...
    2023.08.23 14:19:00
  9. 年出使西游的高僧车奉朝。此人23岁时西游,60岁时归国,往返途中和玄奘一样经历了诸多磨难,“捐躯委命,誓心报国”。 后来,宋元话本、元杂剧和吴承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便是以车奉朝为蓝本,经过高度想象熔铸而成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见,唐僧的故事并不始于吴承恩的《西游记...
    2023.09.15 07:15:00
  10. 的市花,此次活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戏剧在南京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元代戏曲家白朴曾经长期生活在南京,元杂剧在南京非常流行,形成了“金陵曲派”。明清两代的南京,是昆曲流行的中心城市。如今,作为全国首批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南京每年落实专项资...
    2021.04.20 15:01:00

相关搜索 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