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于对其他氏族部落的征服。正如《国语·鲁语上》所言:“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儒家把先秦时期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上升为其政治主张,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整个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因为它契合了家族制度的...
2017.04.12 05:32:14
-
统的对抗,恰恰是对传统文化的加深理解和动态应用。
作为儒家诞生地,齐鲁农村的奢侈丧葬方式被认为有着明显的文化根据,但这却是对先秦儒家的误解。孔子是重养孝、轻丧葬的提倡者,主张行丧葬之礼,但更强调以哀为本;主张3年丧期,却更强调心安为上。也就是说,他看重形式能否有...
2017.04.14 05:44:08
-
”。
回望中国文化史,保守与创新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汉代,“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把大火烧毁了先秦的儒家典籍。到了西汉,晁错才根据秦朝博士伏胜的口述,用隶书整理了文章二十九篇。十余年后,鲁恭王刘馀在孔子旧宅中也发现了用古籀文写...
2017.05.20 07:39:00
-
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而先秦儒家大师孟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今天的文化自信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人皆可以为尧舜”与积极进取的文化自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和普通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每个人...
2017.09.13 07:39:00
-
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尤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省委党校副校长杨明分析了先秦儒家王道思想的内涵,指出其中的仁政学说展现了一种利民价值取向和为民情怀,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影响。《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双传学从三个维...
2017.10.23 07:11:00
-
照周太子晋的理解,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
生态保护:人与万物相共生
先秦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处强调 “仁民爱物”。孟子的亲亲、仁民、爱物,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都很好地体现着人与自然万物和...
2017.12.08 07:43:00
-
此外还有一种“乐感文化”说,庞朴则反思了这两种说法,提出了“忧乐圆融”说。我国儒释道思想传统中有深厚的、源远流长的忧乐观,尤以先秦、宋明儒家的忧乐观及其生命实践特别突出,具有典范的意义。“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圣先贤点醒出来的忧...
2018.04.22 16:35:00
-
滋润哺育,无私贡献,和睦友善。
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赓续不断的历程来看,大运河是中华文脉的一条重要轴线,贯穿东西南北。沿线先秦以来就是儒家、黄老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发源地、传承地、繁荣地。以江苏为例,明清以来的泰州学派、无锡东林党人、苏州的吴学、扬州学派、常...
2018.06.12 07:07:00
-
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先秦诸子在西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对民本思想的内涵、外延以及实现方式、衡量标准等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虽然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学派的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不同,但在以民为本这一理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先秦诸子...
2019.02.18 10:56:00
-
见于一本可以被看作中国思想的百科全书之中,即《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巴黎,1687年)。它系统地介绍了先秦诸子、先秦儒家、宋明儒家、道教及中国佛教。除了《论语》的翻译之外,这本书还包括《大学》和《中庸》的翻译。
中山大学法籍教授梅谦...
2019.03.27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