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救活数百名婴儿。
宋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决口,大水漫至徐州城下,富人们争相出逃。刚到任徐州知州不久的苏轼当众立誓,与全城共存亡:“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他紧急增调兵卒,率领众人冒着日夜不止的大雨修筑堤坝。他在城墙上搭建了芦苇庵子,日夜巡视,以堤为家,过私...
2025.09.18 10:52:00
-
败城”的铿锵话语,彰显了当年徐州城“父母官”的责任与担当。
一千年前,苏轼抱着“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的决心,誓与徐州共存亡,和军民一起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军民的共同抵御下,终于战胜洪水,徐州转危为安,全城民众欢声雷动。
“古为今用,苏...
2022.12.19 16:38:00
-
了坚决的斗争,由北向南,英勇善战。“邵伯保卫战十分惨烈,朱云彩所在部队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誓与阵地共存亡。”朱云彩的另外一个侄儿朱中宝看过一些关于烈士的记载,“短兵相接,几进几退,是一场和敌人拉锯式的争夺战。朱云彩身先士卒,刀劈枪挑...
2018.11.20 12:44:00
-
南宋为元军所败,身为左丞相的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壮烈投海,终年44岁。“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七百多年来,陆秀夫向海一跃、与国家共存亡的浩然正气,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广为世人传颂、崇仰。
《少年陆秀夫》以陆秀夫自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15岁之前的陆秀夫在家乡建湖的一...
2021.07.07 08:43:00
-
汉代瓦,来到宋曹故居,遥想先生挥毫泼墨的风姿,手执书卷的神采;再来到南宋丞相陆秀夫的祠堂,感受这位民族英雄背负幼帝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怀激烈和凛然气节。
从情怀到潮流。回望过往,汲取的是前行的力量,我们脚步不停,持续开启一场又一场热烈的奔赴。从一期拓展到二期...
2022.03.05 13:17:00
-
古雅,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在这里以盐城水墨润就《书法约言》《草书千字文》。陆公祠简朴大气,南宋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气节一直在被颂扬。
建军路取名源自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历史事件,以市中心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大铜马)为中心,东联...
2024.03.05 14: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