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古发掘得到了新认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王志高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对上世纪50年代南京通济门出土的大弩机的研究,他认为这就是南朝刘宋时期“出口”到朝鲜半岛百济国的“腰弩”。   图片汉代画像材料中的臂张弩、蹶张弩及腰引弩   刘宋与百济的交往非常密切,两国遣使的频...
    2018.12.28 21:49:00
  2. 究所设在了玄武湖畔的北极阁上,这里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南京古城。   这座海拔不到60米的小山与中国气象学的发展颇有渊源。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北极阁上就设有日观台,堪称世界上最老的气象台。明初,山上设置的是钦天监,负责观测天文和气象。   出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后,竺可桢曾...
    2019.03.22 07:18:00
  3. 谓的“秘阁”,是指皇家藏书场所,其名称来源于西晋时的秘书省下辖的秘书监(指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 徐雁介绍,南朝刘宋时期,皇家藏书达到64582卷。萧梁时期,秘书监任昉曾经在宫中文华殿陈列图书23016卷。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两个儿子萧统、萧绎,都是藏书宏富的大家...
    2023.06.16 07:11:00
  4. 吴阗在此开讲“朝天宫里的文学往事——从文学作品中品读千年胜迹”。从被称为吴冶城,到东晋时期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怀古的地方,再到南朝刘宋时期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明太祖登基时被赐敕为朝天宫、清乾隆帝五次游历五次题诗……通过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朝天宫”这一小小...
    2022.07.06 13:38:00
  5. 进行更新研究,开展更新设计,充分挖掘在地文化。“老城门、开福寺、三吴故里、万寿桥,寺桥文化资源丰富。”赵晴表示,尤其是成批出土了刘宋时期的孝建四铢与二铢钱币,填补了南京地区考古空白。 为让文化得到传承和展示,项目邀请主持小西湖设计的东南大学韩冬青团队牵头,将片区定位...
    2022.08.08 14:03:00
  6. 对南京市民的滋养藏在镜头定格的一幕幕生活瞬间当中。行至鸡笼山,中国文学的“脉”就源自这座看似其貌不扬的小山。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刘宋文帝时期,这里就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学馆”。去年4月,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在此处正式开放,成为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面向世界的窗...
    2023.01.03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