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学会会刊—B辑》上。
介形虫是一种具双瓣壳的水生微型甲壳类物,大小通常1毫米左右。自奥陶纪以来,介形虫就是地质记录中最丰富的节肢动物化石之一。介形虫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是油气勘探中不可或缺的化石门类之一,而且在古环境重建和生物演化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2020.09.17 10:36:00
-
樊隽轩告诉记者,由于化石中携带了大量信息需要甄别,因此传统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合使用。“化石存在保存和采样的强度的差别,不是所有的动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也不是所有的化石都能被发现,所以我们找到的各个化石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往往不完整,只会是化石真实寿命的一个‘子集’。...
2021.01.20 13:17:00
-
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团队袁训来课题组,在湖北三峡地区约5.5亿年前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新动物化石(夷陵虫)和一类特殊遗迹化石,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夷陵虫身体长条形,两侧对称,呈三叶形,具有明显的身体分节,也具...
2020.04.15 07:00:00
-
清文物数字大屏,观众可以操作屏幕查看文物高清局部细节,还可以查询文物基本信息。在常州博物馆少儿自然陈列展,观众戴上AR眼镜即可看到动物标本和化石生前的生活场景。苏州博物馆假期推出“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特展,并同时推出“亚述巴尼拔的勇士——HADO挑战赛”体验环节,...
2024.05.06 06:54:00
-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据了解,这些化石是1994年在开发白云洞时发现的,距今已有12.7-50万元年,属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可能代表中更新世晚期的某一次冰期或寒冷期,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
2022.06.27 10:24:00
-
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案中,两青年为了发财竟敢盗掘古文化遗址,而且是国务院核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幸...
2020.09.11 09:42:00
-
珊瑚的外层细胞具有分泌碳酸钙外骨骼的能力,其碳酸钙外骨骼能形成礁石,并可在埋藏于地层中形成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是腔肠动物门已经灭绝的化石类群,它们是古生代常见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古生代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准化石分子。...
2023.10.26 1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