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执行完毕,劳务补偿部分正在执行中。
延伸材料:
连云港中院审理的连云港市赣榆区环保协会诉顾邵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也采用了劳役代偿的方式,法院判决被告顾绍成赔偿其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人民币47500元,交付到法院指定的财政专户,用于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被告顾...
2016.01.07 14:47:00
-
的案件,对于破坏环境资源罪的罪犯到基地以补种树木、增殖放流、放生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经济能力不足的罪犯,责令其在基地通过劳役代偿等方式对环境进行修复。
近年来,全市法院高度重视生态淮安建设,在由原清浦法院,现在是清江浦法院集中管辖审理全市一审环境资...
2017.06.20 17:08:00
-
革、审判模式专业化、修复性司法判决方式以及与环境职能部门的互动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连云港中院在全国首创“劳役代偿”的环境损害赔偿方式,“劳役代偿”“异地补植”等创新方式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报告。
“《实施意见》的出台,实质上就是在...
2017.09.20 08:41:00
-
治理采用郡县制这一特别刚性的方式进行管理,然而这种刚性、全面、无一遗漏的管理方式很快崩溃了。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他们去服劳役时路遇下雨等复杂情况,无法按期到达服劳役的地点,按照秦律当斩,在此情形下,去与反结果都是死,不如造反。这便是刚性管理,把本来属于...
2020.09.16 16:48:00
-
本不能分享这一实惠。盐城作为盐产地只产不销,巨额的盐利也就与盐城无缘了。
其次是运、销脱节,增加了流通环节。因官运食盐要征发劳役,耗费官府的人力财力,因此改为商运,将运盐负担抛给商家。而销盐商既要赚取高额利润,又不愿与官府打交道,于是出现了专门的运盐商。运...
2017.09.05 16:27:00
-
法保护实践基地,强化环资纠纷的多元化解,打通生态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借助司法协作和联动机制,盐城法院大力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司法举措,促进生态环境修复。
施某某因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被盐城法院认定构成非法狩猎罪。在该案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上,法院探索出“...
2020.12.09 18:20:00
-
合一”检察官办案组,快速办理涉野生动物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9件,解救各类野生动物567只。与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在金海林场建立立体式生态修复基地,通过赔偿义务人在该基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保障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陈翠林...
2021.04.28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