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糟糠之妻不下堂,做官要像包公样。”
在这个意义上,陈明矿看到了戏曲形塑社会的潜在能力,戏曲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代表了一种稳定的价值秩序,使崩乱的人心得到修复。这里不得不提卢昂导演的《小镇》,这是陈明矿担任省淮剧团团长后打造出的一台新...
2020.01.16 07:40:00
-
个人、社会和媒介的互动中,个人在使用和借助媒介实现自身目的的时候,在新的路径没有出现之前,往往会对媒介产生依赖。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动不居,个体对媒介的依赖就越强烈。尼尔·波兹曼在探讨媒介对个人的深刻影响时,也很敏锐地关注到了隐含其中的媒介依赖问题。在《娱乐至死》、...
2020.10.16 11:12:00
-
“流动的现代性”的基础上提出,认为21世纪新闻业对“流动的现代性”形成了回响,在组织结构与新闻文化两个层面反映了“流动的现代生活”变动不居、去中心化的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为新闻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坎图拉、科约宁、嘉德等学者在杜兹之外对于液态新闻业进行了补充论述。而对...
2023.11.02 14:07:00
-
播过程之外的社会意义颇有帮助。但是,非表征这一理论域目前尚未定型,不仅缺乏理论上的共识,甚至连研究对象是什么也不确定,学科视角也变动不居、没有归属。非表征理论在高谈阔论情感、开放的空间、“行动中的思想”时,或许应当细察“边界”这个“后理论”极力撇开的东西。在明晰非...
2023.12.12 11:19:00
-
“流动的现代性”之洞察,荷兰学者杜兹以“液态新闻业”(liquid journalism)之名,生动描述了后现代社会新闻业在组织结构和社会文化上变动不居、去中心化的全新特征。为应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过去10年间,中央关于媒体融合的指导性文件,从“推动”到“加快推进”,从“融合”到“...
2024.07.23 12:20:00
-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分析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纪念馆的展陈是相对固定的,电影作品本身也是固化的文本,但纪念馆的讲解员与受众却是变动不居、跨越不同代际。讲解员不仅从自身和讲解词的角度,也从参观者的角度感受着记忆在时间与代际间的流变。地雷战纪念馆始建于1990年,讲解员群...
2024.08.20 09:53:00
-
技术隐喻呼应互联网技术变革而出现并流行开来。科技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等纷纷参与创造、推广互联网隐喻,向公众介绍、描绘或畅想变动不居的互联网及其技术进步,生产了愈益多元的互联网隐喻。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中,关键技术催生了关键技术隐喻。关键技术隐喻的历史节点,折射...
2024.08.27 12:02:00
-
渐模糊,地域不再是身份认同明确或唯一的支撑,媒介创造出与地点无关的归属感。诚然,媒介无法解释跨国移民身份认同变化的全部,这与当下变动不居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局势息息相关,不过本文认为从媒介生成性的视角出发理解移民的生活世界和认同心理亦是一种有意义的路径。
进而,本文试图...
2024.09.19 14:07:00
-
逐渐形成以用户某种特质为连接点的新型社群关系,突破城市传播和社区治理“最后100米”,形成融合传播的闭环。
面对多元化、信息化且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治理,“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可以相互调适目标,共同解决冲突,增进彼此的利益”。因此,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社会化活动...
2022.10.20 15:03:00
-
同时也让社会行动者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认同来界定他们的位置;换句话讲,借助媒介所形成的思想与符号层面的互动、互证使新的认同可以去解释变动不居的位置;也因不断改变着的位置,行动者经常处于各种调试与转换当中并借此寻求社会结构的全面改造。在构筑民族、阶层、社区文化同一性的过...
2022.11.22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