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用时0.00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社会调查法开展实证研究,正式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对有互联网使用经验的目标群体进行数据采集。共收集336份问卷,甄别有效问卷305份。 研究变量设置按照逻辑关系分为三类:一是隐私关注变量,二是主观感知变量,三是广告效果变量。隐私关注采用IUIPC量表,从收集、控制、认知角...
    2021.02.22 08:47:00
  2. 3月24日至5月8日)阶段,排除已被证实为事实及重复信息后,共纳入679条谣言作为研究样本。 (二)类目构建 根据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本次研究关注的主要变量为“内容议题”、“情绪表达”、“态度呈现”、“关涉主体”、“内容形式”、“传播渠道”、“辟谣主体”以及“求证来源”...
    2021.02.24 11:39:00
  3. 传播力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微博中健康知识的传播,这也是健康传播意义所在。那“微博带有情绪是否能促进微博中的健康知识传播”呢?本部分研究,首先对分析变量进行了选择,从“六层楼先生”的微博内容类别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健康知识”类目——“妇科健康知识”和“私信截图讨...
    2021.04.19 10:22:00
  4. )这一项问题来测量居民的投票参与状况,在10426个有效样本中回答“没有”的有5356人,占51.4%;回答“有的”的有5070人,占48.6%。 2.自变量 本次研究有两个关键自变量,一是媒介使用时长(频率),CGSS调查了居民使用媒介的频率作为研究数据,二是媒介使用偏好,偏好主要是通过居...
    2021.12.09 14:10:00
  5. 好。 本研究首先对每一张新闻海报进行编码,并将多海报微博的新闻海报各指标进行合并,最终传播效果分析单位为单条微博。 2.视觉框架相关变量的测量方式 本研究中,新闻主题和图文组成情况两个变量采用人工编码方式。招募3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本科生(一男两女)作为编码员对清...
    2024.02.06 16:38:00
  6. 有助于测量被试者对信息的再认和记忆效果。除此之外,选择的文章话题较为小众,本研究被试在实验前均未读过刺激材料原文。 (三)测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信息认知效果”由编码、存储、回想三个子过程组成。每个过程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其中,编码、存储效果的测量通过纸质材料进行...
    2024.03.12 16:03:00
  7. 论。研究者同样对这些超级标签的扩散性使用情境进行抓取与整理,共获得了254637个超级标签及其博文情境。 (二)编码设计与实施方案 针对研究所涉及的待编码变量研究首先设计了对应的编码方案。一方面,对于标签的三个方面特征,编码规则如下:(1)叙事结构(“事实化”=0,“故...
    2024.06.27 11:35:00
  8. 力、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逻辑。 媒介行动能力的定性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来探讨媒介如何促成公益诉讼。由于传统的定量研究大多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验证,难以揭示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以及多个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因果关系,而传统的定性研究则多以研...
    2024.09.05 12:06:00
  9. 6.99%的变异量(KMO=0.84),将5个题项建构为“感知政治知识”(M=3.27,SD=0.76,α=0.81)。 4.控制变量 根据政治参与既有研究发现,本研究将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性别(男=1,女=0)、年龄(18-29岁=1,30-39岁=2,40-49岁=3;50-59岁=4,60岁及以上=5)、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
    2024.09.10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