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来,盐城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为沿海、为长三角造一道绿色屏障的决心,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空间的襟怀,坚持“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未来”的发展逻辑,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一幅自然之美、产业之美、城乡之美、发展...
2022.09.14 10:09:00
-
到战友的后人,年逾九旬的张级三老人分外振奋,老人还特别为扬子晚报题写了“帮烈士回家”几个字,希望更多的为新中国献身的无名烈士能够早日确定身份,荣归故里。曹建新也表示,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很多指战员在青春韶华之年,就付出了宝贵生命,后代绝不能忘记他们!
...
2019.03.22 09:34:00
-
为雨花台最后一位烈士。成贻宾的第三个侄子成文说,他把自己的小孙女也带来,上了一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要把父辈的故事讲给后代听,让子子孙孙继承雨花英烈精神。”陶和寿是雨花英烈陶家齐的幼子。陶家齐1942年6月任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1943年11月牺牲,时...
2019.04.04 06:58:00
-
人、朋友、亲人心中留下哪些回忆?
清明节前夕,记者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采访扫墓人。他们中,有将门之后,有教师儿女,有革命工作者后代,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故人的离去,他们悲痛过后选择坦然面对;先人未尽的故事,他们用未来书写成篇;亲人遗留的美德家风,他...
2019.04.04 06:58:00
-
家来的时候,纸钱一烧一大堆。现在来祭扫的人,过半都是带着鲜花来的。”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张明跃早就有了打算: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殡葬从业者。百年以后,我的骨灰也会撒掉,撒江也好,撒在我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也好,不占土地,给子孙后代多留一点。”
...
2019.04.06 07:19:00
-
记者 季宇轩 文/摄
替父亲圆梦,44岁台湾人携全家回南京探亲
“老爸是1988年回来过,以后一直思念家人,他的遗愿就是希望后代能保持联系,一大家人能够和睦相处。”4月2日,扬子晚报记者见到来自台湾的马惟斌先生,他这样告诉记者。他说,爸爸马惠仁年轻时就到了台湾...
2019.04.09 09:17:00
-
战争,但我时常反思我父母那一辈对中国的侵略。如今,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82年,我们下定决心不忘悲惨的大屠杀事件,把战争的反思讲述给后代听。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中日友好的支柱,两国人民在未来也一定要友好相处。”
30多年前,日本文...
2019.04.14 06:47:00
-
授精。正式采精和人工授精之前,专家团队对这两只斑鳖进行了理化指标和超声波健康检查,发现它们健康状况良好。
为了使斑鳖夫妇能繁衍后代,多位国内专家学者也在不懈努力。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吕顺清担任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国际龟鳖联盟与中国斑鳖项目的联络...
2019.04.15 08:38:00
-
的鸟儿们的一场约会。近日,南京市鼓楼区金域中央小区中飞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喜鹊夫妇飞到院中的一棵白杨树上编织窝,准备繁殖自己的后代。市民武先生用了一个月时间,把喜鹊编织窝、产蛋、孵雏、觅食、养育小喜鹊的全过程用长镜头隐蔽拍摄下来,真是妙趣横生。
鼓楼区金域...
2019.04.20 06:58:00
-
探寻背后兴衰的秘密。”
寄畅园原为惠山寺僧舍,明嘉靖初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号凤山)把它买了下来,改为园林。然而,秦家后代秦道然因祸下狱,寄畅园被没收充公,14年后才发还秦家。经此一劫,秦家后代50余人共同签署《寄畅园祖祠改建公议》,将该园改为秦氏双孝祠,...
2019.05.22 06: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