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条,用时0.00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人的心,尽力彰显“自由、平等、互动”等媒介特质的抖音场域,如同一个建立在虚拟空间的狂欢广场,用户在其中轻松恣意地表达自我。 狂欢理论是由苏联哲学家及文学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后来他又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狂欢理...
    2021.03.12 14:18:00
  2. 有力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江苏有多所高校和多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如下: 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2022.02.14 19:22:00
  3. 立一门“纯粹的”“科学化”的新闻学,是这个学科当下发展中最大的误区。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学重建自身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来自技术哲学的新鲜理论资源有可能在学术话语中重申并强调人文价值。但学术观念的革新需要研究者的集体自觉。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越有必要回归新闻业...
    2022.03.21 13:54:00
  4. 与传播地理学》的书评中系统性地梳理了“媒介”与“地理学”的会遇,非表征作为地理学的“传播转向”的一部分得以显现。徐生权则将非表征理论拉入了德国哲学的传统之中,将巴拉德的非表征工作作为克莱默尔的理论替代,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流动的“衍射”媒介观。 3.结合经验:理论引介...
    2023.12.12 11:19:00
  5. 作性层面,或是新闻伦理与法治的合法合规性层面,而未能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建构起一套勾连个人伦理、职业规范、产业方针、国家政策、道德哲学等诸多维度的理论体系,从而既在微观层面为当代中国媒体工作者的日常行动提供价值指引,又在宏观层面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正当性论证提供知识...
    2024.10.10 11:24:00
  6. 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这一伟大跨越,离不开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撑。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闻传播活动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联系愈加错综复杂,舆论理论工作唯有观照新时代、新...
    2022.10.26 11:11:00
  7. 模。新闻学并非一门无所不包的学说,研究对象的泛化会使得边界更趋模糊。第二,在研究范式层面,明确处于何种学科范式(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哲学)下进行理论创新,并遵循其基本规范。第三,在研究方法层面,基于算法捕捉数字新闻流动性固然新颖且有效,但人口学因素或扎根研究等定性...
    2023.01.10 10:26:00
  8. 人机关系中的伦理问题带来的挑战是严峻且未知的。 此类话题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更多侧重于从既有的道德法则、伦理原则或技术哲学信条中寻求理论解释力。该研究可以拓展的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细分或辨析人工智能运用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二是技术是否中立性的深层次...
    2023.05.23 16:40:00
  9. 的精神完善、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和生态政策在国际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提供新的致思路向。 正如前文所言,华夏先哲的“天父地母”观念与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高度兼容。间性思维遍在于中国传播语境,涉及不同领域,被用于解决不同的中国关系问题。在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日益凸显的情...
    2023.06.08 09:45:00
  10. 老师说。   蔡壮是一个文理十分均衡的男生,尽管在物化理科班,他的语文英语也很突出。“阅读广博,不仅仅是情节性强的小说,他还喜欢哲学、文艺理论这样的书,我们班的阅读分享活动中,他总是很突出。”陈老师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金中紫藤戏剧节,蔡壮原创了剧本《墨子》,并且自...
    2019.06.25 0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