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取名‘郭守敬望远镜’。不过,大家还是喜欢叫它的英文缩写LAMOST。”崔向群说。
LAMOST望远镜的结构完全由我国科学家独创,地球上没有第二台。它的“长相”独特,是一座指向天空的巨大白色建筑。“这样独特的外观,源于它的创新之处。”崔向群介绍,LAMOST的左...
2019.12.10 08:34:00
-
雪面温度上升,冰雪融化加速。“做好青藏高原上生态、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陈德亮表示。
地球系统科学的五大挑战
“科研工作最主要的是兴趣,说大了为全人类,说小了也是为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自我实现。” 陈德亮一直在个人兴趣...
2019.12.10 20:28:00
-
一圈,这在现实中可办不到。
无独有偶,为了排解疫情期间对学校的思念之情,北京大学的一批学生也发动起来,建了一个虚拟的北大。在该校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斌老师的指导下,北大学子们在“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中,利用定向协会的地图数据,建设起北京大学的全景空间模型...
2020.09.09 06:32:00
-
良群 记者 丁小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5月10日上午,南京一中迎来了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是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地球科学家陈颙院士、分析化学家陈洪渊院士、雷达专家贲德院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都有为院士、物理学家...
2021.05.10 16:12:00
-
冰雪表面,被层层雪花掩盖住,最终形成冰芯,“南极冰芯中的气泡、宇宙成因的同位素等信息载体,都提供了气候变化的线索,冰芯记录了古代地球的气候变化,对科学家重建过去百万年的地球气候条件有着极大帮助。”
“古老典籍、树木年轮、黄土、深海沉积物都有气候的密码,但为何冰芯...
2021.11.10 10:12:00
-
…
高原上有高峰。在重大平台载体和数字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上,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苏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等国家重大平台先后落户,目前全省18家国家高新区、36家省级高新区...
2021.12.06 06:59:00
-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 推进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旗舰型天文大科学装置建设……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5月29日下午,在省科协召开的江苏省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上,多位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就我省“大科学”发展热烈探讨、建言献策。
最近,...
2020.05.29 22:29:00
-
的专业也都在相应的4个大类进行招生。
针对不少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少高校的相关专业增加了招生人数。如南京大学扩大了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两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浩说,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拥有16位两院院士、14个学...
2020.07.29 22:30:00
-
沈树忠,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安邦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报国才是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所在。”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安邦书院院长沈树忠说。
怀着“...
2022.04.15 20:28:00
-
高校今年的预估分数线!
南京大学
由于招生计划增加,南大预估录取分数线较去年也会有所降低。其中,03专业组预计在610分。08专业组包含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环境与健康实验班,预计在634分;09组医学专业组预计在635分;06专业组预计636分,考生兼报08和09组被南大录取几率更大;07...
2022.06.26 0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