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责,严格要求采编人员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在内容生产工作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认真核实、严格把关,绝不刊发虚假失实新闻报道。坚决杜绝有偿新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强化工作“硬约束”。坚持尊重原创、保护版权,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增强集团员工版权风...
2021.06.23 13:50:00
-
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三项,行为人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其中一三两项出于故意而为,第二项属于过失。第1026条对新闻报道严重失实内容是否尽到“合理审核义务”具有过失需承担责任列出了六项考虑因素;如果确认新闻报道行为人已经尽到合理审核义务而无过失...
2022.05.05 15:54:00
-
报7位记者署名的《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的“快讯”,事后被证明是假新闻。而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等专业媒体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条失实信息,这都有违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部分新闻工作者专业作风不够扎实的体现。
(三)引导失当,弄巧成拙
在此次空难报道中,一些专业媒...
2022.05.31 16:23:00
-
AI聊天机器人。
(三)信息的真实与造假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从互联网上抓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其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却难以保证,这就容易引发新闻报道的误解或者失实。同时,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的另一重大风险——多模态虚假信息的生成,也给新闻真实带来了更加复杂和难以识别的挑战...
2023.07.06 11:16:00
-
切联系群众,遵从新闻规律,提高宣传效益,办成一张既具有坚强党性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省报”的改革目标。其中,防止新闻失实是此次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报社编委会通过强化新闻真实性教育、严格内部把关制度等措施,大力扭转报道失实的状况。同时,《新华日报》把...
2023.12.28 15:48:00
-
的新闻传播图景加以审视,与职业新闻生产活动相比,“讲新闻”这类常人新闻生产活动也面临着风险与挑战,比如公共价值方面有所欠缺,存在新闻失实等新闻传播伦理风险,过度追求“流量”可能造成传播失序等。因此,常人新闻生产活动同样应该把握好新闻传播的规律,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
2024.08.13 13: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