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运营逻辑。于是,数字技术与新闻领域相互结合的产物——数字新闻,成为了新闻生产的重要形式。
生态重构与理念变迁
大约从2010年前后开始,新闻学者对数字新闻展开持续讨论,甚至国际上重要的学术期刊《数字新闻学》在2015年还专门出版了题为“数字时代的新闻学理论”特刊,将...
2021.03.26 08:23:00
-
具有的“政府权力”和“守门功能”成为学者们分析算法构建新社会实践的起点。
当然,随着算法技术从分发环节到生产环节的扩散,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基于智能算法技术在媒介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当然焦点仍然是新闻资讯的生产。智能算法技术已经渗透到媒体日常生产的所有环节,包括信息采...
2021.08.17 08:46:00
-
展。从动力学上讲,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的相继问世,使自组织的概念随之扩展,突破传统意义上以周期结构为特征的形式,学者开始更加关注系统中更普遍、更复杂的自组织形态。在社会科学领域,将数据挖掘技术和自组织系统理论相结合,可以进行网络社会治理与网络化防控...
2022.05.10 14:42:00
-
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新学科。
2014年,中国学者陈卫星通过译著的方式将德布雷的媒介学引进国内。自此,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开始跳出过往把媒介当作单一中介物的窠臼,将媒介装置和传播行为视为统一体,以对完整中介体的研究为新向度,更多地从“客体造就主体”的...
2023.12.14 10:48:00
-
动检测视觉媒体内容中社交角色的字符识别工具等使用工具。喻国明、陈昌凤、周葆华、巢乃鹏、吴晔、王国燕、金圣钧、陈安繁、王晗啸等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研究。
总的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视觉虚假信息的核实、视觉传播用户判定可信度、视觉效果、社会运动中的视觉信息使用...
2024.02.08 10:56:00
-
虚拟数字人的叙事同样存在显著的分野。不过,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虚拟数字人目前已将数字生命概念落地至各种现实和数字场景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人类与虚拟数字人之间的交往实践议题。
(三)数字永生:记忆的数字化与永生想象
根据国外学者巴登、伯顿与泰勒的定义,数字永生指的...
2024.05.16 15:09:00
-
上升,从2002年的3300万增加到2008年的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面对互联网全面且持续的蔓延态势,学者们开始尝试评估互联网对亚洲政治实践和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因德拉吉特班纳吉(Indrajit Banerjee)首次描绘了互联网在21世纪初对亚洲治理...
2023.01.03 15:33:00
-
的冀望,还有从中国古人的经验中发现古代传播的“中层理论”的尝试,更有深耕中华传统从多学科视角开拓华夏传播理论的探索。10年间,大陆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纠正传播学研究中以西方概念生套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局限,开始在中国历史和本土学术传统中去提炼理论概念,甚至发展研究方法。...
2023.02.09 18:11:00
-
展,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自我意识与面向世界的意向性,毕竟“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是受之影响,抑或要避之影响,都值得剖析”。传播学者终于开始区分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石头和在街上争吵时使用的石头。
从理论抽象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一种比实体化更合适的方法论。胡翼青提出:对...
2023.03.08 18:06:00
-
人类学等学科领域较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新媒体共同建构起来的信息传播网络使每个人都深受影响,不少新闻传播领域的学者开始分析现代媒体进入社区尤其是进入乡村社会后对人们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社会结构产生的变化和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
一是乡村社会...
2023.03.09 1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