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这与当下中国的利益诉求是背道而驰的。数据中凸显的地域认知差异,除了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之外,与各国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差异也有重要关系。比如多数人信奉基督教的美国,对于与西方政党制度和社会制度不同的中国,接受起来就会有难度;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说...
2021.04.26 08:40:00
-
审核力度的同时指导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当平台对受众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时,就必须要其承担法律责任。超越短视频平台和受众的异化关系,除了从意识形态着手,还需要加强外部力量,为转变受众和平台的异化关系提供指导。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人需要足够的自律才能支撑其对自...
2021.06.08 10:19:00
-
需要变换不同的身份,在不同圈层场域中自然就形成多元身份适应问题。用不同的身份表达,是一种典型的网络亚文化政治表征。这种飘忽不定的关系形态呈现出更加开放、多元的特点,具有高度弹性空间,呈现出一种后亚文化的组织关系。交叉重叠的场域塑造了复杂多样的网民个体特性,而主体性...
2021.06.15 09:19:00
-
思考、践行、探索新时代的紫砂之路,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是一次“传”与“承”的对话,呈现在展台上,构成了一组组具有传承关系的展品,形态万千,却艺脉相连,让人感受到紫砂艺术的生生不息。
展览作品(部分)
吕尧臣作品《回娘家》
吕俊杰作品《小泉冷石》
王亚...
2021.11.18 17:50:00
-
术重构了人类前所未有的一种媒介空间、媒介场域,确实实现了人类传播活动的智能化、个性化、自动化、精准化,颠覆和再造了人类传统的劳动关系、劳动形态、劳动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福祉。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无限制的扩张已经开始侵蚀人的网络生存空间,带来数据侵权、劳动剥...
2022.02.17 09:38:00
-
技术决定论,德布雷仅仅把物质媒介作为所有意识形态的线索,其封闭的印证式研究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范畴简化为媒介叙事,无法理解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个关系性现象。
(二)媒介认识论:跨学科新思路与传统问题新转向
在充分理解“媒介为何物”的基础上,各领域的研究者们纷纷下...
2023.12.14 10:48:00
-
析。微观层面,计算视觉传播针对各类图像或者视觉活动,借助代码、算法、程序、建模、模拟仿真等手段进行图像像素的大数据采集,细分像素关系、线条、形态、纹理、颜色、饱和度、位置、构图、图图关系、语图关系、音图关系等图像信息标签化的分析要素,或者进行瞳孔检测、注视点、...
2024.02.08 10:56:00
-
危机驱动了传播革命,而数字时代这一轮革命是快速爆发的智能传播革命,驱动了整个社会的控制危机。我们必须将目光从技术转移到潜在的社会关系和新的社会形态。通过控制技术本身的应用并不能真正控制危机,更无法有效解决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今天人类通过互联网元架构奠定的全球开...
2024.06.13 10:27:00
-
能造假。其中,视频配图为“人民网评”全文内容以及发布时间等关键信息。
不过,从作为主体的各类关键行动者来看,专业逻辑下的数字新闻形态则导向了一种关系性主体行为实践。无论是作为内容起点的“微”媒体、打造社群文化的数字平台,还是对传播内容进行权威赋予的专业媒体,在...
2024.06.20 10:34:00
-
的情绪体验”正在酝酿和生成,表现为共有的“时代情感”。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快速扩散为情感创造了媒介化的路径,也重构了公众的表达形态和情感间的关系。
以愤怒为例,媒介化愤怒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从引发广泛社会舆论的“唐山打人事件”来看,人们基于自身权利的...
2024.07.04 12: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