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丰富“半边天”的生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网格里的她们发挥心灵手巧的优势,组织居民群众在农忙、家务之余开展读书交流、唱歌跳舞等活动,在传统节日到来前包粽子、做青团、烤月饼,成为乡村文化重要的传承者...
2023.04.23 10:21:00
-
是真实生活,部队给小两口分了一间二十平方米的长条形房间,厕所、厨房公用,厨房就在过道,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家,赵侠是十二分的用心,心灵手巧的她用蕾丝窗帘把这个房间隔成客厅,饭厅,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有情水自饱,能生活在一起,再艰苦的环境也能折...
2020.04.28 10:11:00
-
秀出本领,孩子学到技艺,收获快乐,同时解决了少年宫缺乏师资的难题。”
贴地而行,接上地气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让农村孩子变得心灵手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质。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坐落在大山边,学校少年宫的名字就叫“山里娃”。全校616名学生中,孤儿、留守儿童、贫困...
2018.07.03 07:15:00
-
在职党员在助力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除了猜灯谜,赏花灯、吃汤圆等元宵节民俗活动自古流传至今。在企业党员志愿者钱瞬民的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居民们开始揉面、搓汤圆、下锅……不一会儿,一锅热乎乎的汤圆就煮好了,居民们品尝亲手制作的汤圆,温暖人心。现场,志愿者老师指导孩...
2023.02.04 10:33:00
-
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不可磨灭,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回忆,他印象中的喻湘涟带着老无锡亲切的乡音,和蔼可亲、心灵手巧,由于生在惠山脚下,又有家中祖传的手艺,她对惠山泥人传承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常常是溢于言表。
外孙接过接力棒
促使喻湘涟生出“寻访...
2023.09.11 15:59:00
-
”。园所坚持坚守“向阳而生 迎风而立”办园宗旨,彰显对生命的尊重、对成长的关注;以“花园、乐园、家园”为办园目标,树立“纯真活泼 心灵手巧”的培养目标;确立“愉悦 嬉戏舒心伸展”的园风,“呵护培育”的教风,设立“多元开放”课程评价导向和“游戏化课程”策略。
多年来,叙...
2023.11.10 14:24:00
-
研编织技艺,为大家创作精雕细刻的桃木艺术品,也展现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新江苏·强国少年团的小朋友们来到桃文化创客中心,为他们的心灵手巧的技艺而赞叹,也被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
2024.07.22 11:01:00
-
俗,创新制作了中药香包,一举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制作香包源于兴趣
王秀英,来自人杰地灵的潘安湖马庄村,她自幼心灵手巧,在其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民间手工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就能绣花、制作布鞋、缝制荷包等工艺品。刚开始她做荷包,...
2017.02.10 10:38:00
-
谁想用就用,过去有钱人家用得起,穷人根本用不起。这样一来,喇叭艺人就有一大半的时间闲置在家没事干,没事干就得找事干,喇叭艺人大多心灵手巧,不能干别的,剃头理发还凑合。不知何年何月,理发与吹喇叭结缘了。就凭着一颗诚心两门手艺,曹家父子与杨门村的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
...
2017.04.05 15:41:00
-
弟。老人年龄渐长,她说:“她们两个是我的关门弟子了,以后我就不再正式收徒弟了。”
王桂英自幼喜欢剪纸,她的父亲是木匠,母亲也心灵手巧。在她8个月和7岁大的时候,父亲母亲相继去世。7岁开始,父亲留下来的木雕海棠和母亲的“凤穿牡丹”绣花成了她的启蒙教材,她天天盯着看,...
2017.04.27 1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