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片倒塌”“云南某地暴雨淹店洪水齐腰”等谣言则纯属子虚乌有,均为AI特效炮制的虚假视频,利用公众对灾难事件的重视编造伤亡情况,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保持科学理性精神,坚守道德法律底线,自觉抵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不造谣、不传...
2025.01.14 15:42:0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童伟,还在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上,耐心倾听远在500公里外的求助者的来电,慢慢为他纾解焦虑情绪,安抚恐慌的心灵。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童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支援武汉抗疫心理热线服务,她说:“能够以一己之力支援武汉抗疫,我感...
2020.03.23 17:13:00
-
林晓波经常半夜惊醒,枯坐到天亮,喝茶,一包一包地抽烟。
“我别的也不懂,不懂的更难办。餐饮做了三十年,我心里毕竟有点底的。”等情绪上的恐慌散去,这一点由扎实经验堆出来的信心,成了照亮他心底希望的那簇火苗。打折、送菜、送外卖……几乎是倾尽全力的“自救”行动之后,...
2022.08.19 09:54:00
-
有一定的传播风险”以回应人们最担忧的疑问,随后又给出了“如何预防传染风险”的方案。《人民日报》还通过多种形式缓解公众出现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其中尤为强调权威的“专家建议”,如《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心声:停止恐慌!》《疫情下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收好这份专家建议》等皆是通过专...
2021.09.07 08:56:00
-
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反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要比过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为自己也为他人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调整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关于安全问题,学校在开学前已经对所有教学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杀,来保障大家的安全,家长和同学们不必过分担心和恐惧...
2020.05.05 19:19:00
-
孩子的日常生活,于是采取物质补偿替代陪伴。日常监管的责任落到祖辈肩头,然而由于祖孙两代人的数字鸿沟,留守家庭中常常充斥着对游戏的恐慌情绪,手游成为家庭冲突的焦点。
(一)父母的缺席:手机成为儿童的“新玩具”
出于亲子沟通、远程教育等需求,许多在外务工的父母给留守在...
2023.12.05 11:24:00
-
够通过对风险议题的选择性处理,影响个体理解风险的心理过程。一方面,热搜常常报道风险的负面性质,以强调激烈冲突、严重结果等方式渲染恐慌情绪;另一方面,热搜话题将风险的负面后果与用户建立关联,让个体产生“风险就在自己身边”的联想,加重了个体对风险严重程度的判断。
综上...
2024.06.04 14:22:00
-
在缓解情绪化带来的秩序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心理层面入手,建议政府部门尽可能降低大众在面对突发风险事件时的应激性恐慌情绪,切断恐慌情绪在群体范围内的传播链条,从而快速消除群体对于模糊情境的灾难化思维倾向。
二是借助技术手段,重点从数据监测的角度出发,...
2024.06.06 14:08:00
-
出来,政策导向的延迟表达亦让游戏的“危害性”被放大。
此时期形成的“电子海洛因”等游戏危害性言论,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于网络游戏的恐慌情绪。国外学者在此时期对中国网络游戏的研究以负面态度居多,如博彩;国内新闻报道的关键词也都集中在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上。文化部、公安部及工...
2023.02.21 13:47:00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ChatGPT可以帮助医疗专家和公共卫生官员过滤和管理涉及疫情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防止虚假信息和恐慌情绪的传播。这些案例展示了其信息过滤功能在不同领域和场景中的应用和价值,对于提高信息质量、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促进网络舆论的治理都具有...
2023.04.27 1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