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榜样的示范意义。比如,作为家长若沉迷于手机娱乐,要求孩子专注于学习的说服力就不会强;若家长成天抱怨工作不易,孩子也会对走入社会产生畏难情绪。为人父母者,不能把教育当作学校的事情一推了之,只有以身作则对孩子施加正面影响,在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时自己先身体力行,才能...
2020.09.01 06:39:00
-
城市的孩子比乡镇的长。
“家长的教育焦虑,一方面源自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充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与公众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产生的社会情绪相关。教育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焦虑,是社会转型期难以回避的社会心理问题。”他说,社会竞争形成的压力无可避免地流向教育,直接...
2020.11.25 06:52:00
-
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的网民规模正在快速增长,网民主体的年轻化,使其由于缺乏经验和阅历,容易对事物产生偏见,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情绪冲动,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极易受到煽动。年轻人在看到网络舆论时,会以看到的能够引起个人共鸣的观点作为行动的导向,从而导致使用...
2020.12.02 15:31:00
-
得到主体地位的提升,会以轻松愉悦的态度去点击浏览,更利于促进消费。相反,不遵循消费者自主选择意愿的强制性广告,会让消费者从主观上产生被动情绪,进而产生抵触感。
3.诚信。诚信作为人类发展的基本性原则,要求遵守德性美德。诚信不同于其他消费者感知维度,更侧重于商家广告...
2021.02.01 08:47:00
-
言的传播机制,对谣言防治以及完善社会危机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属于一种危机信息,是公众由事件刺激而产生的情景和情绪适应性反应,并发挥着一定的社会预警功能,了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的产生及传播规律,是实现谣言有效防治的关键。本文致力...
2021.02.24 11:39:00
-
自己讲”的优势明显,它可以掌握讲述的对象、讲述的内容、讲述的方式,但也有一些“弱点”。首先,过多的“自己讲”,有可能会让他国受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增加对传播内容的不信任;其次,“自己讲”会造成较为单一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最后,“自己讲”可能会传播一些让对方难...
2021.04.07 08:43:00
-
特点就是能够让用户对新闻事件拥有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这也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认知决策,受众与被建构的场景之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有研究者曾在对“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中证实,在相同新闻事件的前提下,沉浸式报道会帮助受众实现新闻内容的整体性理...
2021.06.17 08:57:00
-
嘉宾诵读诗歌的方式来为粉丝及用户群体提供听觉盛宴,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主要调动听觉感官通道来接收信息。研究表明,听觉信息会对媒介用户情绪和情感产生影响,“@为你读诗”的音频节目在诗歌朗诵中插入舒缓轻柔的背景音乐,将诗歌所包含的温情、正能量、鸡汤属性发挥到极致,意图为...
2021.11.09 08:52:00
-
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万念俱灰。实际上这些与HIV感染相类似的躯体症状,多半是因持续的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自主神经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被恐艾者错读为“艾滋病症状”。因此,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不应看症状,而是依靠检测。在感染“窗口...
2021.12.01 07:14:00
-
产生竞争关系,竞争成为青少年家庭传播中始终无法忽视的主题。当竞争关系不能妥善解决,正常顺畅的家庭沟通受阻甚至消失时,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就很容易产生。
家庭传播学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也可以充分解读中国式家长对于青少年的控制欲。所谓传播隐私管理,即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
2022.01.28 1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