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制定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完善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制定江苏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罚相结合,推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制定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发挥红十字会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方面的作用;制定江苏省...
    2021.02.07 14:35:00
  2. 司法纵容。未检部门承担着未成年人犯罪绝对的检控权,是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主力军。要把握好特殊保护、优先保护的度,既坚决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要避免“宽容”异化为“纵容”,对一些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的涉案未成年人,必须依法惩治、决...
    2020.04.02 08:56:00
  3.   搭建新平台。在城区建设4个“交通安全宣传屋”,通过播放警示视频、组织知识测试、签订文明出行承诺”等形式对轻微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教育,避免和减少多次、重复违规行为的发生。   职能联动“宣”,部门协作、宣出力度   警媒共建传播正能量。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
    2019.12.31 09:27:00
  4. 8万余人,重新犯罪率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2014年,我省颁布施行全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明确坚持惩罚犯罪与教育矫正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相结合原则,最大限度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
    2019.11.07 01:31:00
  5. 意着青春的大雁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南京市鼓楼区青雁未成年人关护中心成立于2013年12月。当时新修订的刑诉法更加突出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实践中却存在检察人员人手不足、帮教专业性不强等弱点,使帮教工作无法与轻缓的刑事政策相适应。面对实践中存...
    2019.05.13 09:26:00
  6. 实和证据,忽视对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存在的行为、心理等问题以及家庭监管条件等事实和证据的审查,“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很难真正落实到位,也无法提出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案。   2017年初,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启动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模式改...
    2018.06.01 11:00:00
  7. 熟,对外界事物的重新认识和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评价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   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不是不惩罚,而是惩罚不是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并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赵静说,这与现代少年司法理念...
    2018.01.26 10:37:00
  8. 自己亲身的经历,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更易于接受。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看来,之所以这种创新的惩罚教育方式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与近年来人们的公共意识提升不无关系。首先,在经济发展之后,大家更多地开始关注公共利益、公共精神、公共意识和...
    2018.04.01 17:51:00
  9.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政府会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履行住宅区生活垃圾管理责任。 如何惩罚?先教育,不听劝再严惩 遵循“教育在先、惩罚在后”的立法理念,对于个人未按要求分类投放的,《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由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拒不听从劝阻的,处以警告或者...
    2020.07.31 21:02:00
  10. 入的异物往往是导致机器故障的最大原因。 没有退路 “目标是通过立法手段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全环节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教育在先、惩罚在后的立法理念,让大家形成分类习惯,继而推进垃圾分类事业。尽管这个目标还未完全实现,但南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
    2021.11.01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