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化”。微文化以微型的碎片化信息为基本形态。碎微化的方式引发了碎微化的阅读,很容易使微民陷入“信息茧房”。卡斯特认为:“文化表现抽离了历史与地理,变成主要由电子传播网中介与观众以多样化的符码与价值互动,而最终汇集于数字化的视听超文本之中,信息与沟通主要通过多样...
2020.11.18 16:10:00
-
官间既有的自然平衡,弱化了与客观真实世界的联系,将我们带入一个割裂、疏离、洋溢着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空间。生理器官支离于彼此,个体抽离于现实,整体和谐被打破,异化的人类又重新产生了对和谐整体的渴望,我们想用自身的感官去观看、倾听、触摸、嗅闻甚至品尝比赛,呼唤与找...
2021.07.13 09:13:00
-
消解重构,使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呈现出新的美学景观。这一景观是通过对文本的陌生化改造来达成的——经典文本的意义被消解、整体性被打破,抽离出的单个符号意象与其他经典文本中的符号或现代元素相拼贴。“国潮”品牌不仅解构了传统文化文本,也解构了老字号的品牌符号。如老字号品...
2021.12.30 08:47:00
-
同情。于是,在整个游戏过程,始终摇摆于善与恶之间。
(二)“话语”精巧:拼贴、铺垫与封闭
第一,以“拼贴”策略完成横向转叙与类型抽离。《鱿鱼游戏》拼贴了若干经典影视作品,并从著名建筑或画作中汲取灵感。拼贴策略的大面积使用,不断构成里蒙凯南所言的“横向转叙”,“...
2022.02.15 22:27:00
-
际壁垒的勇敢尝试。
1.关心爱意:尝试打破含蓄的壁垒
微信家庭群克服空间的阻隔和分离,把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和关系从地域化的情境中抽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完成情感的“再联结”。
微信在传播中唤起了家庭共同体的文化和价值记忆,又激发家庭成员投身于共同体的建设。在网络...
2022.02.22 11:00:00
-
提出“媒介即对象”的主张,把媒介视为被感知、体验、操作的对象,从而一举走出了表征主义窠臼,体现了一种清晰的非表征预设,因为它尝试抽离出社会建构论所依赖的符号,尝试与媒介“面对面”,从而成为了传播学非表征主义的宣言。
非表征理论最早与新地理学研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2023.12.12 11:19:00
-
话语权的下放,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授发生改变,受众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一个空间被其它空间识别、认领、发现,它便从其原始的属性和状态中抽离出来进入社会化的关系网络中,这一过程正是空间的社会化生产。
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社交方式使得有着同样爱好和热情的人能便捷地互相发现、...
2024.01.23 11:10:00
-
观察到的网络时空特征也有所区别。这种跨学科视角下的迁移应用,有助于我们跨越舆论场中“主题-情感-行为”的断裂。因此,本文希望进一步抽离、凝练出整合协同演化的网络分析新视角。
整合协同演化网络分析视角既使用量化方法进行规律总结,也用质化思路进行原因诠释,以关注网络...
2024.06.25 13:00:00
-
新闻事件,会让人们感到不安、愤怒、沮丧或无助。显然,新闻受众将新闻与负性情感进行了捆绑,这意味着将情感从原始感官和内部表征的视角抽离出去,并认同附着在媒介之上的情感同样具有意向性的可能。其二,主要体现在新闻受众对技术可供性的批评上,“新闻找到我”反映的正是这一...
2024.07.04 12:26:00
-
立的展陈方案。这种并置方案既强调了抗日红色文化与地方传统、历史文化之间紧密的生态关系,也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下完成了对媒介记忆的抽离和历史合法性的塑造与确立。
2019年,海阳市人民政府完成了对地雷战纪念馆的重建。重建后,在地雷战纪念馆的展陈区域,电影并不是叙事的主...
2024.08.20 0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