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音频字幕等合成比较少。二次加工既是对原视频的精简,但也容易导致质量不尽如人意,画面清晰度较低甚至模糊不清,而一些图片加字幕的形式则偏重于内容文本输出,表现手法单一,并没有加强受众的贴近感和参与感。
(三)专注呈现内容,双向互动频率较低
用户评论代表用户对信息...
2021.01.25 10:58:00
-
情感慰藉,而常态化情境中谣言传播更青睐以恐惧诉求调动公众预警机制,激发公众传播意愿。
2.谣言更倾向于借助“熟人社交”的信任机制,文本内容形式居多,缺乏佐证信息
疫情谣言的传播主要依赖各类社交媒体,绝大多数谣言经由微信平台进行传播。在剔除传播渠道尚不明确的谣言样本...
2021.02.24 11:39:00
-
(二)多形式话语生产:意义传播与认同
青少年同人迷群的内容生产具有多样性,除了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生产,还有图片、音视频生产。不同形式的文本内容各有其特点,共同促进了同人文化的传播。文字的特性让同人迷群能够表达更加深度的内容,创作情节曲折的中长篇小说,但在传播力...
2021.04.12 08:35:00
-
拓展,使每个文本的可阐释性和再创造性增强。因为观看的超链接,观众的观看行为一方面变得更加随心所欲,一方面也可以被引导和计算。一个文本被不同的媒介形式表现,不同媒介平台的内容即时产生联系,互为影响、互为印证。这使得受众在不同的文本中流动,根据各个媒介碎片产生的文...
2021.04.23 08:38:00
-
转播文本不过是“艺术”阶段文本聚合的一种投影、一种可能的存在。被赋权的观众可以在宽幅的聚合轴影像中进行挑选,拼凑成独一无二的赛事文本,赛事的内容、形式和体育爱好者之间建立了互构关系。观众于文本的自由聚合过程中,亦成为掌控刺点的主体。在既往的体育赛事转播中,刺点...
2021.07.13 09:13:00
-
生郭飞扬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刊文,从记忆理论的视角分析认为,社交媒体的新露营潮是以唤醒个人记忆的刻写为起点,以共享与协作的形式对集体记忆文本进行重塑,并在平台的强大算法助力下实现了对露营记忆的数字化整合。与此同时,社交媒体记忆生产中话语权的伪赋权趋势与主...
2024.01.02 19:40:00
-
层次视觉框架的分项考察
图文组合情况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包含多种媒介形式(图片、绘画)的新闻海报的传播效果在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纯文本形式,其中图片配文字形式的新闻海报在微博中的两个传播效果维度上都表现最佳,不过在互动指标上与绘画配文字的新闻海报差距不显著。
色调选择...
2024.02.06 16:38:00
-
于“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如果说经典叙事中的故事和话语回应的是不同维度的叙事问题,数字叙事则极大地释放了话语的想象力,即赋予文本形式更为自由的呈现方式及感知模式。这使得话语维度的形式选择与设计,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内容的维度,甚至构成了内容本身。事实上,叙事学与修...
2024.02.22 11:18:00
-
体的情绪表达并实现了群体情感连接。在短视频米姆式传播中,平台内嵌的算法技术是参与文化隐秘的操控者,短视频平台凭借强大的、涵盖各种文本形式的内容聚合与展现技术构建了丰富的媒介互动关系网络,以内嵌的话题标签“#”作为吸引用户参与的锚点。
用户的广泛参与又进一步促进了话题...
2022.08.11 10:57:00
-
小切口故事反映重大主题。其中“爱浙江的理由”大型街采,在端内获得了近8000万次点击量。
N视频客户端在内容侧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输出形式,视频文本俏皮,用年轻观众喜欢的花字进行包装,开办了大量接地气的方言节目;针对重点新闻事件,派出独立采访团队进行一手新闻内容挖掘...
2022.10.13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