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的空间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准确地发出指令。因为web3.0时代的特点是“智能一切”,物联网与人的互联网将真正融为一体。未来的“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几乎无所不能。
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单向度”的,互联网思维则将新闻生产转变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甚至是多向度的...
2020.10.26 10:40:00
-
违法犯罪”的言论,也要诉诸法律,不能任其超越“宪法和法律界限”。
因为互联网创造出了一个联系全球、沟通内外、包含线上线下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超复杂空间,所以需要内外兼顾的协同治理、创新治理与综合治理。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和人类,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网络文化内涵...
2020.12.04 10:31:00
-
介定义为“浸媒体”,即指有沉浸传播特质的具体媒体形态。这是在沉浸媒介技术下出现的数字化全新媒介形态和传播现象,即具有以人为中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功能,信息由传播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并共同进入沉浸式的体验。“浸媒体”一般都具有商业形态,即具有媒介组...
2021.06.17 08:57:00
-
编者按:当下,跨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深度重塑着电视剧的转型路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刘煜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8期刊文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内置于电视剧生产中的一元结构正阻滞着电视剧在媒体融合时...
2021.08.26 08:40:00
-
数字化时代,消费者被“数字化”“数据化”。算法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将用户置于时时被监控的“圆形监狱”之中,无可逃遁。算法对用户无时无刻不在的数据监视,令用户深怀恐惧。计算传播下的受众是如此,计算广告下的受众与消费者更是如此。只要意图享受计算广告的精准服务,就...
2021.10.13 11:58:00
-
越来越低估。儿童在面对层出不穷的媒介消费选择时,也少了许多“无聊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boredom)。随时随地都能连接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发呆”与“无所事事”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网络的出现被认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但...
2022.01.13 14:04:00
-
否定质疑的语言暴力充斥在每一条长达千字的回答文本中:
“每天这样的事都在发生,我的每一个行为都被恰到好处地纠正,在我的眼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各种要求,可是他们却觉得这只是不值一提的‘为了你好’。”
“我在家被父亲用不堪入耳的字眼挖苦,说他的同事的孩子去国外留学...
2022.01.28 13:15:00
-
征,工人固定的工作时间内在厂房、流水线上进行劳动作业,之外的时间、空间则属于自己,媒介介入后的劳动空间失去了其时空边界,劳动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也导致人们劳动作业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996”“007”式的劳动不仅改变了劳动形态,更消弭了劳动边界,人们越来...
2022.02.17 09:38:00
-
一些问题。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平台将公民的信息全部汇聚到“健康码”“行程码”等二维码中,让人担忧智媒时代的数据最终是否会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数字监控。而国与国之间的数据竞争同样愈演愈烈,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名的法律正在规制各国智媒平台的数据行为,形成欧盟、美国...
2022.03.10 09:06:00
-
介域都会产生特有的时间-空间组合,个体或群体媒介行为的实现需要这个空间中语言、载体、扩散机构几大要素的合力,新旧媒介域更替过程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这些要素。元宇宙时代下,正是这些要素的改变,引发、牵连出“图像域”的退场及“拟态域”的形成。
(一)从图像语言到数字...
2022.03.24 0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