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小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显性化”,最为关键的因素还要归于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当下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让人产生了无时无刻不被媒体包围之感。虽然在学者看来,可能并非网络媒体填充了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而是网络媒体本身将日常生活分割为了零散的碎片时间。但...
2020.12.17 08:55:00
-
编者按:当下,跨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深度重塑着电视剧的转型路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刘煜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8期刊文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内置于电视剧生产中的一元结构正阻滞着电视剧在媒体融合时代的...
2021.08.26 08:40:00
-
数字化时代,消费者被“数字化”“数据化”。算法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将用户置于时时被监控的“圆形监狱”之中,无可逃遁。算法对用户无时无刻不在的数据监视,令用户深怀恐惧。计算传播下的受众是如此,计算广告下的受众与消费者更是如此。只要意图享受计算广告的精准服务,就得转...
2021.10.13 11:58:00
-
越来越低估。儿童在面对层出不穷的媒介消费选择时,也少了许多“无聊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boredom)。随时随地都能连接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发呆”与“无所事事”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网络的出现被认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但沉浸...
2022.01.13 14:04:00
-
否定质疑的语言暴力充斥在每一条长达千字的回答文本中:
“每天这样的事都在发生,我的每一个行为都被恰到好处地纠正,在我的眼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各种要求,可是他们却觉得这只是不值一提的‘为了你好’。”
“我在家被父亲用不堪入耳的字眼挖苦,说他的同事的孩子去国外留学十分...
2022.01.28 13:15:00
-
介域都会产生特有的时间-空间组合,个体或群体媒介行为的实现需要这个空间中语言、载体、扩散机构几大要素的合力,新旧媒介域更替过程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这些要素。元宇宙时代下,正是这些要素的改变,引发、牵连出“图像域”的退场及“拟态域”的形成。
(一)从图像语言到数字语言...
2022.03.24 08:47:00
-
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似乎具有一种潜能,它在不需要涉及论证或争议内容的情况下就能把个体带入或好或坏的情绪当中。作为创造者,媒体无时无刻不通过新闻生产着“情绪化情感”,那些被认为是“硬”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新闻并非没有感情,而夹杂着情感话语的新闻又并非毫无理性。...
2024.07.04 12:26:00
-
服饰。服装色彩饱满、低明度高饱和,造就雕塑质感,大量的黑土、高粱元素使得观众快速走进色彩张扬的红高粱世界。
全剧的音乐为人称道,无时无刻不渲染着剧情,不露声色的烘托人物命运及内心变化。其实这样的设定并非空想,在这背后,都来自作曲李京键对原著中真实情感的挖掘。“不屈、...
2022.08.05 09:57:00
-
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数字劳动者,共同见证了这个时代有关劳动的价值想象和意义变迁。
当然,身在其中,研究者同样也充满困惑,其思考无时无刻不受到挑战。其中,最常见的质疑来自受访者。不少研究对象是“信息中下阶层”,他们包括中小互联网公司“码农”、网约车司机、一线城市快递...
2022.09.13 11:16:00
-
德波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个体作为一种景观,无时无刻不处于他人的凝视之中。个体为了追求他人哪怕极为短暂的一眼欣赏,甘愿走入对自我雕琢和精修加工的无限循环。布尔迪厄的“生存心态”理论指...
2022.11.03 1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