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0条,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1954年在南京组织“汪剑耘京剧团”。   “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会长汪小丹乃甘贡三先生之外孙女、汪剑耘先生的女儿。她继承家风,在甘家大院内主持“南京甘熙故居京昆文化艺术研习中心”多年,每逢周末,京韵婉转、昆腔水磨,以戏会友。   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
    2017.11.06 09:54:00
  2. 到周边城市上海。上海当时相对来讲比苏州要落后一点,上海的文人记录不叫它昆曲,叫它苏州戏。   到明末清初,远离昆曲发源地的北京,也以昆腔为时尚。吴江人史玄说,万历时,宫廷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歈曲本戏也”。随着“梨园共尚吴音”的风行,竟至出现“多少北京人,乱学...
    2018.08.10 07:24:00
  3. 妻这些巾帼豪杰的家国情怀;越剧名家、梅花奖得主王君安、陶琪,昆曲名家施夏明、徐思佳分别以越剧和昆曲同唱《桃花扇》,越韵清新典雅,昆腔柔美细腻,讴歌了侯方域、李香君坚贞不渝的爱国之心。   精神是时代的“脊梁”,晚会下篇《悠悠戏韵赤子心》以现代戏为主。戏曲表演艺术...
    2019.08.31 23:26:00
  4. 化的意境相得益彰,《大江南》整曲在西洋交响乐之外加入了琵琶、古筝、竹笛等中国民族乐器,在最后一个篇章中,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施夏明用昆腔演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余韵袅袅六百年的水磨昆腔与交响乐的浪漫邂逅,让观众对江南元素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同于在剧场中...
    2019.10.29 07:19:00
  5. 袖上下翻飞,边舞边唱丝毫不露喘息;而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游佳琪则以一段唱做俱佳的昆版《夜奔》征服了全场,身段台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昆腔唱段高音迭起嘹亮刚劲。两位扬剧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观众们看到了地方戏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优秀的素质,“没想到扬剧演员能把昆曲《夜...
    2019.11.15 20:57:00
  6. 皆属上乘”。从此昆曲问世,魏良辅被誉为“曲圣”。   接着,便有了专为昆剧而写的第一个剧本《浣纱记》。作者梁辰鱼成了第一个吃“新昆腔”这只螃蟹的人。此后,一大批戏剧作家涌现,昆曲剧本数以千计。其中,最为著名的《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历经时间流转...
    2019.09.06 07:25:00
  7. 梅花奖”不是一个人的奖,是和江苏省昆团队的共同登顶,这是超越个人荣誉的“充实”。 他的恩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从加拿大发来昆腔念白般的语音信息:再接再厉,带领全院,勇往直前。 “你是上天派来与瞿秋白相遇的” 徒弟“冲梅”那几天,石小梅和国内热线不断,最长的一...
    2023.05.22 06:48:00
  8. 《牡丹亭音乐传奇》由江南出生的蔡东铧导演编曲。“蔡导演学习、研究昆曲多年,历经五年完成构思、创作。作品以西洋乐器代替曲笛伴奏,让昆腔以‘高保真’的样态沐浴在西方的艺术语境和美学特质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该项目负责人,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学院院长吴磊...
    2023.01.16 16:32:00
  9. 观众的舒适度,又能保障比赛场地风速符合要求。此外,看台区域的各个球迷通道也用多层幕帘进行遮挡,确保人员进出不会产生对流现象。 “昆腔紫”“太湖蓝”传递苏州味 走进苏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一股浓郁的苏州文化韵味扑面而来。场馆区的氛围布置和场内布置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要...
    2023.05.12 10:23:00
  10. 地方特色。” 《山中月》的作曲者张士超,就职于太仓市文化馆,本身就是一名群文工作者。创作《山中月》时,他“任性”地在作品中融入了昆腔念白和Rap等元素,让作品在富于江南特色的同时,兼具诙谐感。 创作之余,张士超也从自己的工作中收获良多,“我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为太仓...
    2023.09.26 1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