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用时0.1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草,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抒给整治成效点赞:“河道整治的终极目标就是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有浮游生物、藻类、水下植物、鱼类等等,生态系统健全才证明水体健康。”他认为,清水塘生物治理非常有效,现在水下植被已得到恢复,只有水体生...
    2017.09.26 09:47:00
  2. 别依然很大。   以秦淮区月牙湖和清水塘为例,经过截污、清淤、生态治理之后,这两处河道已经达到四类水标准——水体清澈透明,水下的浮游生物、水草、藻类、鱼类生态系统已经趋于完善,从感官上看,四类水已经符合景观水标准。   完成整治的秦淮河东段和南段,比起整治之前,...
    2018.01.16 09:14:00
  3. 资源群落结构等仍存在不合理性,实施符合要求的增殖放流还是需要的。 放流鱼种为何多为花白鲢?他解释,花白鲢是滤食性鱼类,通过对太湖浮游生物(以藻类为主)滤食、消化和吸收,可直接降低太湖水体的蓝藻密度。再通过科学捕捞,将固定在鱼类生物体内的氮、磷元素从湖体中移出,...
    2022.12.13 14:34:00
  4. 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介绍,中心与市政府曾于2007—2010年实施“净水渔业”,共放流花鲢、白鲢200余吨。这些鱼有滤食浮游生物、藻类等习性,被捕捞后间接从湖体带出氮13.6吨、磷3.64吨,水体总氮相比放流前下降了77%,总磷下降了48%,蠡湖从富营养状态转为中营养...
    2023.03.10 15:09:00
  5. 资源量增高,去年仅翘嘴鲌数量占比就达17.39%,较前年增了15.42%,传递出蠡湖水环境趋好、水生动物种群结构优化的信号。 花白鲢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等为食物,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利器”。去年我市放流鲢、鳙约200万尾、近14万斤,并通过生态型捕捞从水体带出氮约2.36吨、磷...
    2024.03.26 09:44:00
  6. 每年结果12万斤左右,年收入有15万元。200多只母鸡每天产蛋能卖180多元,一年也有6万余元的收入。“鹅粪、鸡粪直接肥水,水体中产生大量藻类浮游生物,为早期虾苗提供充足的食物,减少饲料投放量,每亩减少150斤左右。”66岁的村民张朝义在田浩然的龙虾养殖基地干活已有3年多时间...
    2023.04.23 17:03:00
  7. 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不断实施,让条子泥湿地鸟类等多种生物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好,深得迁徙候鸟的青睐,还有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浮游藻类等多种生物共生共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除了适宜的生境外,条子泥湿地充足的食物来源也是黑脸琵鹭和其他候鸟选择在此中转、补给的重要...
    2024.05.08 11:33:00
  8. 9%为良好,13%为中等,可以说,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徐力刚说,技术人员共鉴定河湖浮游植物206种、浮游动物57种、着生藻类161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89种、水生植物46种、鱼类52种,部分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藻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主...
    2023.05.16 15:19:00
  9. 79%为良好,13%为中等,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徐力刚说,技术人员共鉴定河湖浮游植物206种、浮游动物57种、着生藻类161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89种、水生植物46种、鱼类52种,部分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藻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主...
    2023.06.05 1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