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南京人南郊踏青图景。   晚清《点石斋画报》“白门烟景”中雨花台踏青景象。   公祭先贤忠烈,家祭祖先   中国江苏网讯 扫墓原为寒食的风俗,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祭祖扫墓成了清明的主要节俗。清及近代,清明祭扫形成定俗。   祭扫,有祭先贤、忠烈的公祭,有祭祖先宗庙...
    2019.04.04 07:22:00
  2. 春归寒食,心驻清明。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关怀特殊群体,为烈士家属送去温暖,日前,张甸镇三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我们的节日”为依托,开展“文明清风拂清明,温情慰问暖人心”主题活动。 弘扬时代新风,践行文明祭祀。志愿者通过祭祀讲解、互动问...
    2025.04.03 17:22:00
  3. 寒食东风御柳斜……”琅琅诵读声在社区文明实践站响起,活动最后设置了诗词朗诵和“飞花令”互动环节。孩子们在汤老师的带领下齐声吟诵《寒食》《清明》等经典诗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句带有“春”“花”“清明”“柳”的经典...
    2025.04.10 15:43:00
  4.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吃青团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苏州市相城区汤浜社区党总支联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漕湖街道议政代表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暨“巧手做青团 浓浓节日情”主题活动,让老...
    2024.04.03 14:28:00
  5. 新烟。”清明节这天,诗人登上苏州阊门,满眼看到寒食节之后,田地一片荒芜,难得有几处新烟,表达了对统治者压迫农民的愤懑和痛心。 “寒食清明卖酒家,酒瓶乱插红白花”(元代龚璛《吴中寒食》),“寒食家家踏晓晴,好风吹我出重城”(宋代林歆 《吴中寒食》),这是寒食节前后,苏...
    2020.04.03 09:14:00
  6. 本植物,原是野生种,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均可食用,药用以红梗马兰头为佳。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马...
    2017.03.02 09:10:00
  7. 青团传入南京是在明朝,随苏杭一带的移民而传来。青团适合冷食,能点画节令色调,同时又甜绵可口,越来越受到南京人的青睐。” 在古代,寒食节和清明节离得很近,后来逐渐被清明节“兼并”,青团也就成了清明时节的“节物”。小小的青团,因“美貌”和可口,让不少文人墨客倾心。...
    2020.04.03 16:26:00
  8. 等为主题,打造一系列特色活动。 昨天,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兴平和金陵女画家高晴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家风分享会。王兴平从“清明寒食话报恩”的角度,讲述了清明饮食和国风、家风的关联。高晴则以她父亲赠予的“境由心造”四个字展开,讲述其绘画作品中的家风传承。另外,...
    2021.04.04 08:29:00
  9. 是到了宋代,人们在祭祀长辈、扫墓上坟后,因利乘便踏青赏春,逐渐形成了“清明节扫墓后踏青”的民俗,后来在明清时期也沿袭了这一做法。清明节与寒食节在宋朝时期已经合并为一个节日,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都城人出郊……抵暮而归。”南京人也喜...
    2021.04.06 15:34:00
  10. 是清明节,为了进一步焕新传统文化,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一场清明节传统古礼,让更多人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 在宋朝,清明节连着寒食节有7天的假期。人们除了扫墓哀思,还有其他丰富的活动,清明节成人礼就是其中之一。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从此便是大人了。在古...
    2023.04.06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