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以《向往的生活》《中餐厅》《青春旅社》等为代表的“轻娱乐”节目的涌现,体现了电视综艺转型的最新潮流。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滨,硕士研究生李星在《传媒观察》2019年第2期刊文认为,“轻娱乐”节目通过朴素记录节目嘉宾在生活化场景中的日常劳作与休闲...
2020.10.30 14:06:00
-
编者按: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只是展示广告主题的途径,还是深层社会文化的反映。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振、李玉娟在《传媒观察》2017年第10期发文,通过对430个电视广告样本中的人物形象所进行的内容分析,探讨了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历时性变迁。统计分析发现,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所...
2020.12.14 21:01:00
-
资源与字幕,被称为“打破文化屏障的人”。然而,在“知沟”理论视阈下,我国网络字幕组能否打破与受众的阶层隔阂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燕道成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陈曦在《传媒观察》2017年第4期刊文,以“知沟”理论为出发点,从...
2020.12.18 14:34:00
-
编者按:权力关系的变更总会引导社会结构的重铸,而新媒介赋权所独具的“弱者”弥散化更导致了结构中强弱界限的模糊。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文盛、刘宇辰在《传媒观察》2017年第6期发表论文认为,个体被赐予的能动性对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强者”无疑会产生诸多危机,并以此影响...
2020.12.28 15:27:00
-
的产生,非结构化舆情数据及相互关系的处理已成为必然,这与传统结构化或同构舆情数据处理相比,在方法和技术方面都存在巨大挑战和困难。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段峰峰和陈淼在《传媒观察》2020年第1期发表论文,针对不断增多的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异构及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理...
2021.01.04 09:36:00
-
编者按:随着同人文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同人迷群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亚文化群体。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燕道成,研究生高紫叶,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3期发文认为:同人迷群是具有创造能力的群体,他们对原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获得新的意义。由同人迷群二次创作的内容生...
2021.04.12 08:35:00
-
编者按:在网络亚文化场域中,非遗文化资本经过仪式化传播,得以实现资本转换、消费和再生产。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鲁雯和该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陈雨霁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3期刊文认为,非遗文化资本转换和消费,能提升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和认知,从而有利于其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但...
2021.04.12 08:35:00
-
编者按:体育赛事转播媒介朝着“补救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向演进,推动了智媒体赛事转播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闫志成,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6期发文认为,智能媒介与竞技体育的混融,撼动了体育运动与体育赛事的既有结构,...
2021.07.13 09:13:00
-
编者按:技术与人的主体性,是技术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曾琼和湖南开放大学培训学院曹钰涵老师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9期刊文,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审视广告算法,认为广告算法系统中的“施事者”与“受事者”在广告算法中都获取了充分的主体性,同时又因算法...
2021.10.13 11:58:00
-
境不同于以往政务媒体的话语传播空间,这给政务媒体在抖音平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致使政务抖音的影响力、服务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单文盛和硕士研究生张梦洁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10期刊文,从话语层面出发,从表达内容、表达风格...
2021.11.16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