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品堆、地摊上、夹墙里、烟道中抢救而来,且绝大部分是平时很难见到的报纸。其中,出版时间最早的是毛泽东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办的《湘江评论》,刊登了毛泽东的署名文章《民众的大联合》。此外,1920年11月7日的《共产党》创刊号,在中国第一次喊出“共产党万岁”,对筹建中国...
2021.04.23 07:20:00
-
国总统尼克松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5年在病情恶化之际,仍坚持作“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等场景为现实空间,以“湘江之战”“遵义之战”“万隆会议”为闪回空间,塑造了睿智坚忍、勤勉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总理形象,抒写了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中国共...
2021.05.07 07:38:00
-
何日一统?牵挂你,老少边穷,怎样脱贫……”5月5日、6日,由省演艺集团创排的歌剧《周恩来》在南京再次上演。两个小时的演出,通过对湘江血战与遵义会议、卫星上天、万隆会议、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巧妙的剪裁和叠加,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豪气、一位普通人民公仆的温情和一个中华...
2021.05.16 06:50:00
-
身,与尼克松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5年在病情恶化之际,仍坚持作“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等场景为现实空间,以“湘江之战”“遵义之战”“万隆会议”为闪回空间,并以其少年时所作“大江歌罢调头东”的豪迈诗篇为连接,用艺术语言展现周总理几次“化危难为...
2021.11.04 07:52:00
-
情操。
深夜的书桌前,他在台灯下伏案工作;布置简单的会客厅里,他勉励部长们挺起脊梁;病榻上他仍笔耕不辍,心中牵挂着老区人民……“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时刻透过投影等手段不断在舞台上闪回,在和现实时空交相呼应的观看体验中,观众更加深入地“走进”这...
2021.11.05 07:22:00
-
理和夫人邓颖超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剧尾,总理在海棠花丛中与邓大姐依依惜别、渐行渐远,哀婉的歌声久久回荡,似叹似念,如泣如诉。
“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万隆会议”等重要历史时刻通过投影等现代舞美手段不断在舞台上闪回,在对总理生前几次“化危机为转机”的叙事中,塑造...
2022.01.09 06:48:00
-
首次登上北京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回顾和礼赞总理的生平事迹、精神光辉。
作为周总理形象的首次歌剧化表达,歌剧《周恩来》选取周恩来在“湘江战役”“遵义会议”“万隆会议”等中国历史重要关头化危为机的历史性场面,用片段式的镜头诠释大国总理的风度和气度,抒写周恩来为中国人民...
2022.03.02 07:07:00
-
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可亲可敬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忠实践行毛泽东新闻思想
自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以来,毛泽东的办报实践不断丰富、新闻思想不断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新华日报》在接受周恩来...
2023.02.02 14:32:00
-
记者了解到,不仅卖给国内的长沙窑瓷器创意十足,销往海外的瓷器也愿意为当地百姓“量身定做”。
彼时,长沙窑产品从地处内陆的湘江之滨出发,过洞庭,下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而出海,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东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
2019.05.17 07:26:00
-
”……
歌剧《周恩来》选取了周恩来总理一生中几次“化危机为转机”的戏剧性场面,在现实时空之外,还通过投影等影像手段,构建了“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万隆会议”等闪回时空,并以其少年时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豪迈诗篇为连接,力图以歌剧独有的方式,塑造一个睿智坚...
2019.08.29 0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