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更加直观的沉浸、互动、参与式感受。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视频博客是作为“权力物品”而存在的。权力的生成,是通过锻铸思维与创作、非物质性与主体及参与者的创造力之间的关键联系而实现的。Vlogger即视频博客的作者,其个体特性是融入到媒介生产的关系、过程和实践之中的。他们可...
2021.05.18 13:20:00
-
心。
第四类社区:政治、教育中心,娱乐旅游中心,防卫性社区,刑罚或是慈善事业群居地。
相较而言,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除了注重共同体物质性、功能性、地域性的基础之外,更注重文化性、精神性、心理性的因素,具有欧洲人文主义精神。芝加哥学派的社区概念更加关注社区的物质性、...
2021.07.06 08:35:00
-
研究人员,也已经接受了这种相互塑造的方法。一些研究者已经明确采用了社会技术表达和共同生产的话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媒体技术的物质性已经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各种后浏览器文化研究中被引用甚至颂扬。其他研究者则强调了传播技术的可供性,即物体和环境的物理性质或特征“...
2021.08.17 08:46:00
-
玮等人的发文进行筛选。在检索方式上,采用主题、篇名、关键词、重要词频相结合的检索方式,以“媒介学”“媒介域”“媒介”“德布雷”“物质性”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和甄选。最终找到媒介学研究的译著4部,专著1部,学位论文15篇,期刊论文113篇。根据国内学者的总体研究状况,本文选取...
2023.12.14 10:48:00
-
编者按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均对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的“表征”产生了质疑,提出了“非表征”的理论取向,这与传播学前沿的物质性研究相交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文湘龙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翼青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刊文,对非表征理论进行...
2023.12.12 11:19:00
-
如汉代铜镜中也经常出现三青鸟的形象,位于西王母身旁,或口含“不死之药”,或是以三足乌的形象与九尾狐成对出现。以画像石、砖和铜镜为物质性载体固定下的青鸟形象,也为后世想象的进一步发散提供了基础。
以文学体裁的方式对青鸟形象进行再加工和阐释也是秦汉以后对“青鸟信使”进...
2024.01.18 09:07:00
-
备,到银行兑换一些新钞,装到精美的红纸袋里,再封装起来。”其中,数字化仪式的开展建立在平台可供性的情感代偿机制之上,通过技术要素物质性的组合拼接来弥补去身体化交流所导致的情感质感的丧失。此外,红包货币实用价值于部分用户而言俨然已超越了作为礼物的礼俗意义。
当部分用...
2024.03.14 11:23:00
-
人们建立与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传播意义,在地域文化中它作为“媒介”的物质性和相关精神意义常常相伴随,无法分割。本文聚焦于江南特定区域内的桥梁,试图在桥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桥在所处区域空间、地方社会中所起的...
2024.03.19 09:12:00
-
现当李普曼所说的局内人与专家在数字媒介条件下明显衰落,生成式公众与生成性媒介判定了杜威在争论中的胜出。同时,研究者还原了英尼斯的物质性、历史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方法后,认为它们对今天热门的偏空间性的ANT理论起到了某种平衡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传播思想史的...
2024.03.21 09:36:00
-
人类自己的视角去类比、揣摩机器是否在思考或是否理解物的含义,而是应当深入技术物的设计环节与交互模式,探索技术物背后的存在论逻辑和物质性力量。立足于此,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地预见技术与人文交织的生命数字化的未来。
(载《传媒观察》2024年第4期,原文约10000字,此为节选,...
2024.05.16 1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