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在824立方米的仓库里,储存着5.47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54类资源汇集于此,涉及14个科、56个属、96个种。它们来自五湖四海,许多资源样本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不乏古...
2021.10.18 08:54:00
-
吉林市、延边州、四平市、通化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白城市等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带来了优质的有机大米、弱碱米、黑米、面粉、粘玉米,玉米油、花生油等粮油产品,以及参、鹿产品等滋补类产品,还有各种饮料、养生茶、坚果、食用菌、蜜、松蘑、禽肉产品等。展会期间同时举办...
2019.04.24 08:17:00
-
栋大棚,是三铺村全村人脱贫致富的依靠。三铺村位于东海县西部马陵山丘陵,土壤不存水,种不了水稻,一亩小麦只能收三四百斤。而小麦套种玉米、花生,亩均收入也不足千元。如今,通过发展大棚鲜切花和丝瓜种植产业,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省定经济薄弱村,...
2020.01.09 07:11:00
-
桶在下面接。下完了,堂屋里就是烂泥地。桌椅、橱柜上都爬上霉斑。”
多年来,王孟先夫妇一直靠自家的3亩地为生。“以前我们种水稻、花生、玉米,但现在身体不行。”4年前,王孟先查出患直肠癌,好不容易借到钱做了手术,老伴又因冠心病住院。“那时候房子不塌不漏雨就是好事,...
2020.01.10 07:25:00
-
江苏农膜使用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中地膜年使用量约4.3万吨,使用中呈现“两多一少”的特点——地膜覆盖作物种类多,涉及番茄、辣椒、花生、玉米等50多种作物;地膜应用茬口多,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几乎贯穿全年农业生产,包括露地蔬菜、花生及设施蔬菜秋延后、冬春、越冬等间套种...
2020.11.20 06:39:00
-
得丰收。今年种100亩,到2022年扩展到500亩,2023年翻一番至1000亩——在刘树安看来,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林间套种玉米、花生、黄豆等,让粮食作物品种更丰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中,刘树安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从北京载誉归来后,...
2021.08.06 06:39:00
-
从不理睬它,但破例偶尔称呼它为“小白”,甚至为它保留了一种仪式叫“小白的待客餐厅”,就是在一个大盘子里放上各种鸟食:稻米、麦粒、玉米、花生、苹果、橘子、面包虫、饲料蟑螂和蟋蟀……放在绿树之间。“小白”还是只小鸟的时候,他们用这种方法吸引各种鸟类,增加“小白”的...
2021.12.03 07:13:00
-
丰收,估计能赚30万元,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
40年前,谢湖村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谋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山岭地薄,只能种些小麦、玉米和花生,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党总支书记贾文龙说,当时的村“两委”考察调研后,开始摸索种植大樱桃。
“谢湖村位于北纬35度的海州湾...
2024.06.19 06:50:00
-
推广及迭代升级。
一直以来,金山环保都对太湖蓝藻治理问题十分关注。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碳源联合实验室还将以太湖蓝藻有机质为提取物,花生、玉米等农产品衍生物为主要原料,自主研发国产化有机碳源品牌——“京山碳”,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为目标,主导国标、行标制定...
2022.02.27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