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用时0.0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尤其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博览群书,编就《别录》《七略》,成为中国文献学的奠基人。清末民初的书法大家、碑帖学家张伯英,居京期间,常逛琉璃厂,慧眼识珠,为家乡购得清雍正年间的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乡贤名士对古籍文献的痴迷精神和卓越贡献,传承了连绵不绝的中华文脉,对家乡后...
    2018.11.16 10:51:00
  2. 大森《二十八宿研斋珍藏书目》《二十八宿研斋善本书录》对此书皆无只言片语。究其原因,王祖询《蟫庐日记》虽然经常出现在京城逛隆福寺、琉璃厂购书的记载,但是绝少记录书目,因此《徐州诗征》不在其内也正常。 王大森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钱币学家王荫嘉。王荫嘉(1892年—1949年),...
    2022.06.13 09:13:00
  3.   千百年来,各种文化从这里引进、输出、交织,包容的精神渗透在这座千年古街的每一寸肌理。   3月29日   周五   第59集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文运兴 国运昌   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从小与书卷相伴,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在不经意间,...
    2019.03.25 10:58:00
  4. 在明代收藏于江南一带,乾隆年间为翁方纲所得,珍藏于其苏斋之晋观堂中。此帖后为同治帝师、大学士祁寯藻所得。庚子之役后,此帖流入北京琉璃厂,先后为古董商姚颂虞和杨受枢所得。1930年前后,福开森以不流入异域为条件从杨受枢处购得此帖,于1934年捐给南大。   据了解,金石拓...
    2017.05.17 0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