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2条,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化,最终获得创新药物。然而,这一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一直“瞄准”单一靶点,效率较为低下,局限性也愈发明显。现如今全球每年批准上市的常见病原创新药的数量正呈缓慢下降态势。直到近几年,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灵敏和准确的新兴技术。   据介绍,蛋白质是遗传信息表达...
    2019.12.10 07:23:00
  2. 哪些救治方式?一起来看—— 病毒性肺炎为什么难治? “非典”肺炎、流感病毒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都是病毒引起的肺炎。尽管三者病原体不同,但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也类似。 这三种病毒引起的肺炎,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经过对症治疗和休息后可以痊愈。只有...
    2020.02.04 15:18:00
  3. 以及新的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能力。 考虑整体布局,李兰娟还特别强调了国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防控实验室的重要性,她认为,这是提升病原、发病机制、诊断、药物、疫苗等全方位的研发水平的重要平台载体。她强调,要加强传染病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控救治...
    2020.03.24 19:15:00
  4. 科学三个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为表彰袁国勇和裴伟士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授予“生命科学奖”。袁国勇,1956年出生于中...
    2021.09.12 16:02:00
  5. 时,就要反复多次抽血检查。 检查结果互认任重道远。潘世扬表示,因为在相同项目检查中,目前也存在不同仪器、不同试剂、不同体系标准、病原学、方法学的区别,甚至实验室温度也会影响结果,这些并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对于“结果互认”都需要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实验室和影像...
    2022.03.01 10:28:00
  6. 康复医疗器械、医疗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最终脑控智能康复机器人、超精准基因检测、源生基因靶向测序和全面覆盖双维度感染病原实时精准检测、人工智能皮肤病理诊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等5个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后期高淳高新区还将与这些项目进行一...
    2020.06.02 21:42:00
  7. 为此,旧时过端午节以驱疫避瘟为主,渐渐形成插蒲草、艾叶,喝雄黄酒等习俗。 “现代城市环境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从未远离过人类。”易岚告诉记者,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通过“扶正”与“祛邪”预防疾病。挂香囊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中...
    2022.06.03 07:20:00
  8. 经存在上亿年,直到20世纪益生菌被发现后,人类对细菌的恐惧才逐渐消解。益生菌能够活化人体肠道环境,补偿免疫力,通过“竞争抑制”防止病原体定植,对宿主起到潜在的保护作用。但值得强调的是,益生菌的积极功效也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得以发挥。类比这样的生物特质,本文重新反思...
    2023.12.05 11:24:00
  9. 物,特别是在流感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但是作为预防用药应非常谨慎:一是奥司他韦仅对流感有效,对其他的病原体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二是奥司他韦作为处方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怎样预防甲流?戴启...
    2023.03.13 06:55:00
  10. 体系,强化疟疾的发现、报告、治疗和调查处置等机制,完善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和抗疟药规范使用制度,确保消除疟疾监测工作的质量,并开展病原学、媒介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我省消除疟疾提供有力保障。我省自2011年9月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以来,已连续7年未发现本...
    2019.03.22 07:0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