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缅甸琥珀中发现距今1亿年的化石集群,其中的“菊石”是生活在白垩纪的头足类动物,在白垩纪末期就已灭绝,与现在的保护动物鹦鹉螺、乌贼等是近亲。该项研究成果5月14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2019.05.15 06:56:00
-
新沂市马陵山地区共发现了四个恐龙足迹,其中两个足迹长久以来被人们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该发现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以及民间传说对古生物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邢立达介绍,该研究由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
2019.07.02 08:48:00
-
小,而后肢却粗壮结实?”在活动开始之初,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人类发现恐龙的历史及研究进程,之后又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大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及其相关特性。
之后便是令人期待的“小小考古学家模拟考古”环节,小朋友们带上防护镜、手套,手拿小锤子等...
2021.09.24 14:34:00
-
信。
“从鱼到人的旅途”趣味科普课堂,在化石中发现生命进化的奥秘,了解人类的祖先;孩子们初步学会鉴别真假化石,观察、触摸真正的白垩纪化石,了解辽西热河古生物群化石的发现、研究和保护;学会使用古生物化石修复工具,掌握化石修复方法,做一名优秀的“小小化石修复师”。...
2024.05.30 16:23:00
-
事娓娓道来,寻觅六百年历史文脉。
在Pico VR开启一场身临其境的元宇宙探索,现代化科技与沉浸互动装置,焕新“天上村前”科教底色。在白垩纪探险指南化身为考古学家,动手挖一枚珍贵化石,切身体验科教魅力。
相“跃”村前 恰与美学不期而遇
当书香遇见艺术,是灵感的碰撞,也...
2024.10.08 14:27:00
-
年前就率先将恐龙文化与游客体验结合起来,游客乘坐小船,穿越原始热带森林,犹如回到恐龙繁盛的侏罗纪时代,紧接着见证了恐龙灭亡时代的白垩纪,然后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历险后,小木船从18米的至高点呼啸而下,惊险刺激让人流连忘返。
2005年,中华恐龙园又计划了更大的发展...
2018.11.06 15:45:00
-
验,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
5月1日至5日,中华恐龙园开放夜公园,一系列时尚潮流的装置艺术节展将首次亮相。其中,《重启白垩纪》恐龙展是最大看点,霸王龙、剑龙、甲龙、三角龙等高达10多米,按比例构建的“恐龙”将行走在游客身边,还有“恐龙幼崽孵化舱”供人近...
2024.04.27 11:04:00
-
类群——神蜡蝉科。神蜡蝉来自缅甸,在缅甸民间神话传说中,是埋藏在大树底下珍宝的仁慈的守护神。相关论文还发表在地质学国际知名期刊《白垩纪研究》上,就是自己绘制的配图。这块琥珀中,除了蜡蝉,还有史前的蟑螂和蚜虫。
辞去工作专心画虫
“我并不是专业出身,当时画的目的...
2020.04.30 14:58:00
-
贤庄遗址,驱车3公里路程北行,中间穿过南古寨村,来到名曰“北古寨”的马陵山中段地带,寻找38年前发现的“神秘大脚印”。据说那是“早白垩世晚期”恐龙群追击留下的大脚印,他们深深地烙印在马陵山的岩体上,固化成一个个神秘的“大地符号”,穿越了一亿年之久,依然在荒芜的山野...
2019.06.05 07:23:00
-
据了解,神居山地区RGS1地热井于2018年5月10日开钻,7月21日全部完工,经检测,该井出水量为1914.72吨/日。朱兴贤介绍,该井热储层为白垩纪浦口组砂岩、砂砾岩等,与原设计基本吻合。
检测认证
水质优良,媲美冰岛蓝湖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介绍,神居山地热...
2018.08.31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