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址考古发掘获江苏田野考古十大优秀项目,该遗址是太湖西岸首次发现的滨湖濒水型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在这里出土了5000年前良渚文化虎纹石钺;无锡马鞍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墓群,为无锡拥有7000年人类生活史增添了新实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内,无锡市文...
2023.08.10 10:41:00
-
工程的首部考古成果。今年以来,无锡市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掘连续取得新突破:宜兴丁埂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无锡马鞍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墓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内的考古方舱中一场“开启6000年盲盒”的直播活动引发全网关...
2023.11.30 10:52:00
-
文化传承再添动能——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掘连续取得新突破:宜兴丁埂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无锡马鞍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墓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的考古方舱中一场“开启6000年盲盒”的直播活动引发全网关注...
2024.01.09 09:50:00
-
现了祭祀的遗迹和大量石器、陶器等。“特别是在陶器中发现了截面为十字形的鼎足,长度均在15厘米以上。”刘宝山介绍,玉琮、玉璧、玉镯、石钺以及大型鼎足的出现,代表着该遗址当时规模较大、等级较高,且有了墓葬等级制度区域划分。
为进一步判定天墩遗址的价值,日前,无锡市文物...
2024.04.02 10:36:00
-
的景观风貌,顺应大地肌理进行布局,使主体建筑如同在大地上雕刻的“云雷纹”。
“三星汇聚 光耀九州”方案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刻纹骨版与石钺中的相同元素——同心圆纹饰。堆土而成的高台承载着先民们对天地、陨星的祭祀。圆形元素的频繁运用,寓示着先民们对生命循环、宇宙和谐的...
2024.05.15 10:32:00
-
蛙的胸具有男性特征,而生殖器是女性的。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男女合体’的概念,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一批属于良渚文化的石钺也同样令人注目,从图片也能看出其制作精美,色质光丽,型制规整,没有使用痕迹,“这些石钺应该是贵族墓之随葬品。”
有了藏品,也想和...
2020.10.15 21:25:00
-
膀高高举起,一只小兽匍匐在手臂上,慢慢接近小鸟。
当考古专家在赵陵山77号墓中发现透雕人鸟兽玉饰件时,它正静静地躺在墓主右脚下一件石钺圆孔处,据此可推知,玉饰件本应是钺上附加的饰件。钺是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器,人、鸟、兽三合一的图景是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象征,散发...
2019.07.12 07:43:00
-
程建设,考古人员对青城墩展开了抢救性发掘,证明其中心土墩从崧泽文化晚期延续到良渚文化早期,发掘出墓葬18座、房址6座,出土了石锛、石钺、陶大口缸、陶鼎、陶豆、玉珠、玉管、玉璜等文物,其中71号墓中出土了这件玉龙,它当时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前,很可能是一件饰物。
中...
2019.10.11 07:23:00
-
苏州发现南宋平江官窑、宜兴太湖边首次发现典型的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淮安考古发现一次洪灾历史……4月13日—14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22年年会在东台举行,发布31项重要考古发现。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见证着一座座城市的兴衰与变迁,无声地讲述着江苏悠久的灿烂文明。
...
2023.04.16 07:09:00
-
常州市金坛区三星村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骨器、玉器、石器等,距今约6300年。其中,一件大穿孔石钺尤为珍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石钺。
三星村遗址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93年至1998年,三星...
2024.03.14 0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