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1条,用时0.00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焦虑、恐惧共振。 本次展览也是江苏省现代艺术馆的首展。江苏省现代艺术馆坐落于江宁高湖水库北岸,2900平方米室内展示空间力图加强参观者队艺术品的感知与体验,建筑空间与自然光影的变化融合,使得场馆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品。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2020.09.30 17:17:00
  2. 间不是社会的反映(reflection),而是社会的表现(expression),是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的物质支持。基于人们已有的对空间的认识,可以将空间按照不同的感知维度分为实体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关系空间)或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卡斯特把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定义为“...
    2024.01.23 11:10:00
  3. 市空间与历史维度去考虑:千百年间绍兴石桥的初建、破损、重建与维护一系列过程,将不同时空的行动者联结在了一起,为我们提供关于时间和空间感知。因此,只有了解围绕桥的诸多“遭遇”与城市相关历史,我们才能更好理解当下环境中桥所起到的媒介作用和所勾连的城市意义网络。 意...
    2024.03.19 09:12:00
  4. 德塞托通过强调“步行对都市系统,正如言语行为之于语言或所表达的立场”,说明“行走”这一行为之于城市空间的重要性。即通过亲身步行来感知城市空间,是创造意义和自我身份必不可少的实践方式,而借助现代交通技术等快速出行的方式则会隔断人与城市的关系,那种大规模的快速移动...
    2024.08.15 11:04:00
  5. 能思考能办事的智能体将成为科技公司新的角逐场。 紧随其后,具身智能经过多个周期探索,也将在大模型时代进入拐点时刻。与会专家认为,空间智能发展让AI感知世界的能力加强,具备三维感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现实场景中的陪护助手,帮助工厂变革固定流水线生产模式。 技...
    2024.09.11 07:00:00
  6. 社与传统公社组织的政治属性相剥离,留下以平等、共享为核心的运作方式,对数字游民来说,这意味着组织形态的自由与非功利性。在游民小榆感知中,公社空间的共享机制催生出了集体主义氛围,而Yoyo则认为群体内去层级化的活动参与形态和平等交流氛围是组织对游民的吸引力所在。空间...
    2024.09.12 16:43:00
  7. 媒介场景认知自己的身份,而这种与媒介相关联的认同往往是混杂的、不定向的、碎片化的。 (二)全球化与在地化认同 社会世界的脱域引发了空间感知方式的改变,全球与地方、这里与那里、远处与近在、虚拟与实在变得模糊,而这对于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至关重要。全球化理论家罗伯森最早提...
    2024.09.19 14:07:00
  8. 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萨里大学杰出教授、国际模式识别协会原主席、国际模式识别协会最高奖获得者约瑟夫·科特勒,周志华等专家学者分别以“空间遥感信息智能感知与微波视觉”“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与自主可控发展战略研究”“面向计算机视觉的群组掩码基础模型学习”“新型机器学习神...
    2022.08.28 16:46:00
  9. 游戏无疑能承载其理解。玩家从体验的角度而言与真实世界相差无几,其主要特点在于媒介的具象化、现实与超现实的结合、以三维沉浸模拟人类感知及互动的空间建构。因而从“MUD文字游戏”到互联网游戏,这不仅是个人的幻象,更是个人对现实桎梏的抵抗和对完美世界的憧憬。虚拟现实、电...
    2023.02.21 13:47:00
  10. 理学的思想史考察,提出古典地理学与传播学“本是同根生”的见解。 随着新技术的迭代,空间作为媒介的体验与实践渗透在人类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和想象中,空间媒介化的特征和作用日益显化,呈现出奇妙而丰富的人文与社会内涵。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为对其思想史和合法性的描述,...
    2023.03.08 18:06:00

相关搜索 空间知觉 时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