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王建龙跟随导师袁隆平院士的脚步,已经选育出60多个优良稻种,但这一次,最为特别。“我记得很清楚,那天袁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是籼型杂交水稻,不仅产量高,还非常好吃,打破了人们认为‘杂交稻’不好吃的刻板印象。”
“‘桃优香占’米粒细长、洁白晶莹,煮熟后香味浓郁、...
2024.12.03 09:50:00
-
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郭永怀、邓稼先等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
2021.05.27 08:51:00
-
檀山村引种的超级稻“利两优168”完成测产——亩产750公斤!这标志着由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徐州试种取得成功。
“利两优168”是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之前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长沙、苏州等地种植,平均亩产670.01公斤。经袁隆平院士生前秘书杨耀松确认,此次在徐州试种...
2023.11.04 09:36:00
-
辽阔、生态条件差异大、稻作制度复杂、品种类型繁多。“以南方稻区为例,既有籼稻、粳稻,又有常规稻、杂交稻,各种类型品种繁多,特别是籼型杂交稻,秧苗小、弱,移栽植伤重,使之最根本的个体生长优势得不到发挥,各种因素加大了播栽机械适用的难度,为机械化生产推广、发展增加...
2019.12.25 09:0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