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与年代序列。更为重要的是,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探讨华南沿海地区的稻作与粟作农业来源以及南岛语系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新线索。   见物见人见精神   勾勒中华文明的特质   “十大考古新发现”年度评选的同时,北...
    2018.04.18 15:54:00
  2. 环境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广大的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南方和北方就分别发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和粟作农业,距今八千多年以后,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因此,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农为本”的基本观念,并在...
    2020.11.04 15:06:00
  3. 的认识,对各地区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中华大地各个区域之间早在距今七八千年时就发生了交流,稻作和粟作农业技术由此得以在各地传播,为各地文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各地人们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在此过程中,中原地区汇聚了各地先进...
    2022.07.04 11:25:00
  4. 化频繁互动,西亚与近东驯化的麦类作物、黄牛和绵羊,与冶金术等知识技术一起,在黄河流域广为传播。为了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人们在传统粟作农业的基础上,快速推广麦类作物的种植以及黄牛、绵羊的饲养。 二里头文化与夏代的存续时间、分布范围高度吻合。偃师二里头、伊川南寨、登封南...
    2023.01.07 11:51:00
  5. 化频繁互动,西亚与近东驯化的麦类作物、黄牛和绵羊,与冶金术等知识技术一起,在黄河流域广为传播。为了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人们在传统粟作农业的基础上,快速推广麦类作物的种植以及黄牛、绵羊的饲养。 二里头文化与夏代的存续时间、分布范围高度吻合。偃师二里头、伊川南寨、登封南...
    2023.01.07 11:51:00
  6. 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动物的狩猎者发展为动物的畜养者,开启了北方以黄河流域与西辽河流域为核心的旱地粟作农业区,南方以长江流域与湘江流域、赣江流域、钱塘江流域等为核心的水田稻作农业区,以及这些区域内的畜牧生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农...
    2023.05.29 10:50:00
  7. 畜饲养方面,家猪和狗仍然是各地区主要饲养种类,龙山文化晚期,牛羊在各地区普遍出现,与本地猪狗共同饲养,尤其是黄牛的饲养越来越依赖粟作农业,形成新型的共生资源开发模式。 古代人群食性分析研究显示,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明中,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同社会等级的取食结构差异。...
    2023.12.09 1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