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条,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1968.04出生,1990.08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5.04入党,研究生文化(农学硕士学位),1995.07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拟任常州市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恽淇丞,现任中共常州市委副秘书长。男,江苏常州人,1974.06出生,1996.08参加工作,中共党员...
    2017.04.11 08:54:00
  2. 稻麦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调控途径和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经过18年的刻苦攻关,获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在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该项目是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科研成果。该项目的获奖,标志着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2018.01.09 09:21:00
  3. 战创新的科研态度,我们也应当在实践中努力耕耘探索,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追思会上,扬大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学生党员代表王敦亮说。 “稻菽千重,国士无双;禾下乘凉,我们接棒。”活动中,农学院数千名老师、学生一起郑重宣誓。 “袁...
    2021.05.25 10:21:00
  4. 民亲切地称为“苏哥”。 他叫苏猛,本名叫穆罕默德苏利曼,是一名来自苏丹喀土穆大学的海外学生,目前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017年,他与妻子一起来中国求学,至今已在中国工作学习了5年时间。 7月底疫情暴发后,扬州按下了暂停键。在扬州生活5年的...
    2021.08.22 06:59:00
  5. 早已收到了好消息:集体推免至扬州大学农学院,其中,谈欣怡、薛明明均保送至作物遗传育种专业;陈静、胡亦涵均保送至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大学期间,四位女生互相陪伴、攻坚克难,寝室成员累计100多门课程的成绩都达到了90+。 倾囊相助 这是宿舍的学风特点 记者了解到,大...
    2024.02.23 14:52:00
  6. 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示范地水稻增产8%~12%,灌溉水利用效率增30%~40%;小麦增产6%~10%,灌溉水利用效率增20%~30%。在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该项目是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科研成果。该项目的获奖,标志着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2018.01.12 07:19:00
  7. 同时也意味着新征途的开始。背着书包入学,带着‘行囊’离校,我们很感动。”19届毕业生朱波说到,今年他以高分考取了本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硕士研究生。对这样的解释,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   “专属农科学子的田间实践记忆对他们来说定会日益珍贵。体验收获,播种未来,...
    2019.06.20 18:34:00
  8. 层温度,最高可降2.1℃。相同施氮下,缓混一次施肥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冠层也就是太阳光直射的叶面表层平均温度0.4℃至1.2℃。”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生杨弘毅是李刚华教授课题组成员之一,暑假开始就驻扎在白马基地内,他告诉记者,利用红外热成像仪监测发现,品种、施氮量和施肥技术处...
    2022.08.09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