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可以千差万别,但联系却不可改变。伯纳斯-李阐述发明万维网理想时说:“我对万维网抱有的理想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能潜在地联系起来。”胡泳认为,互联是网络的本质。
谈起网络,我们不能停留在二维的平面思维以及三维的球面思维上,必须认识到,有多少节点连接就有多少维度。网络...
2020.12.04 10:31:00
-
消费。2015年以来,自快手APP火爆,到抖音APP的强势入局,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表达方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和硕士研究生彭予阳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11期刊文,以制作群体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味视频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新的文化事物背后所体现的...
2021.11.18 08:54:00
-
消费。2015年以来,自快手APP火爆,到抖音APP的强势入局,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表达方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和硕士研究生彭予阳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12期刊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制作的土味视频其生产-消费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认为商业因素对土味视...
2021.12.21 09:30:00
-
中国互联网自身的技术、产业逻辑迎来深刻的绿色转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政德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0期刊文,认为这番转型貌似空前,实则经过了漫长的探索与试错,总体来看,中央政府主导、回应性色彩浓厚、逐渐扬...
2023.11.07 16:26:00
-
人类生成内容以及两者混合的世界。在此过程中,视频作为媒介的意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伦理风险。胡泳教授在《传媒观察》2024年第4期刊文,认为Sora可能成为恶意行为者方便而先进的工具,被用来制造更具破坏性的内容,人们将迎来“文化奇点”...
2024.04.18 10:42:00
-
流媒体——中国网络媒体20年发展回顾》,方兴东等人的《中国互联网25年》等。此外,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互联网50年专刊中,胡泳等人的《中国新媒体25周年——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刘鹏飞的《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发展历程回顾与思考——基于19...
2023.01.03 15:33:00
-
主题对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成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张子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曹轲、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
2023.03.03 14:53:00
-
从以自我表达为主要诉求的民间文化阶段、商业运作阶段,走向了向公共性普及的阶段。
短视频类平台兴起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意涵。陈秋心和胡泳认为,抖音在功能定位、连接方式、内容呈现等诸多方面都与微信、微博有所区别,更像是集纳日常生活的剧场。视频化生存直接取决于现实生活...
2023.04.18 14:30:00
-
数据新闻相关技能课程,侧重培养可视化技能,以短期工作坊、单一导论型课程为主,其中传统新闻教育名校的数据新闻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完备。胡泳等认为,美国各大知名高校和机构基于“数字第一”的核心共识,将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基因注入课程体系,开始培养坚守新闻传统价值、立足跨学...
2023.04.11 15:00:00
-
“临场发挥”等概念“译解”的新闻工作者的故事;《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2002)中孙五三讲述的“B镇事件”;《众声喧哗》(2008)中胡泳对“一个快速移动的靶子”的“追踪”。如今重读,都能将我们带回一个个逝去的瞬间,那既是新旧媒体剧烈转型的瞬间,也是新闻传播学探索的瞬...
2023.08.22 1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