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假不实新闻信息,使用与新闻信息内容严重不符的夸张标题,或者恶意篡改、断章取义、拼凑剪辑、合成伪造新闻信息,误导社会公众;二是借舆论监督名义,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干预新闻信息呈现或搜索结果等手段,威胁、要挟他人提供财物、开展商业合作,谋取不正当利益...
2025.01.21 15:13:00
-
节目中,山东枣庄问题水泥联合调查组带队负责人面对镜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只张嘴不出声”。这名干部未能端正态度正面回应舆论监督,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已被所在单位暂停职务。
面对央视镜头,只张嘴不说话,这是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呢,还是故意表演?如果是吓得说...
2019.08.01 07:23:00
-
点和落脚点,有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排名信息公开,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倒逼县(市、区)政府“真抓实干”,切实落实水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此外,通过排名也可以客观反映县(市、区)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和...
2019.11.22 07:44:00
-
职能部门认真抓的工作制度,确保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党委议事日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评估。建立国防教育工作的执法检查、行政督察和舆论监督制度,解决国防教育工作中“难点”“堵点”。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推动各级对国防教育工...
2025.01.21 16:04:00
-
强行政执法保障。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监察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要坚持公正司法,深化政法改革筑牢公平正义坚实防线。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以审判为...
2020.04.30 14:25:00
-
公职人员能够时刻体会到组织的严管厚爱,从而不断提升问题线索处置的正面效果,切实发挥“第一种形态”治未病的作用。同时,推行网格廉政监督新模式,织密舆论监督网,让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构筑起全员参与的社会监督平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阳光下谨言慎行,清廉做事。
“第一...
2020.01.09 07:30:00
-
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得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3部:1.在舆论监督研究方面,出版了专著《舆论监督问题探析》,发表了有关“党报批评同级党委事件”的论文《“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1953年广西宜山农...
2020.08.31 13:23:0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违规开设“中视生态环保网”,非法招募“记者”,打着新闻单位名义进行所谓“采访”,违规发布新闻信息。三是借舆论监督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百家号“房财经”、微博账号“潇湘经略”、微信公众账号“乳韵之家”等,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发布涉企负...
2025.01.25 20:58:00
-
明确问题指向的作品的占比明显偏低。这里我给大家看到的是今年的获奖作品中问题指向比较明确的一些获奖作品的名单,主要集中在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报道这两个大类,将来我们可以把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明确问题指向的作品比例作一个历史维度的梳理和比较,恐怕我们更能看清楚,我...
2024.12.18 09:51:00
-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操作水平。全面落实综合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落实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强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加强队容风纪管理,严守廉政纪律。落实综合执法标准规范,使用统一执法标识、执法...
2017.01.25 1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