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未曾改变艺术规律的表征。“百年电影美学,其根本是以‘白日梦’的方式缝合潜意识中的日常愿望,让观众进入‘第二现实’,感受新奇而别样的人生。”周安华表示,“新技术和当下影视的融合,最终是要在虚拟世界涵养普遍的人类精神,合力锻造出一个时代的气质。”
记者 吴雨阳...
2019.11.21 07:34:00
-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交距离”的限制加速了线上虚拟人和线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类与虚拟人、机器人共生其中的虚实融合的未来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这看似科幻的背后,有着以计算机图形学为核心,联合其他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交叉学科体系的技术支撑。
9月5日—6日,第九届江苏省计算...
2020.09.09 06:32:00
-
可以品画、读诗,可以看电影、听广播、看电视,可以玩游戏……这一切都可以在虚拟空间通过虚拟审美活动来完成。
毋庸讳言,网络新媒体虚拟审美活动扩大了人类的审美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审美空间,突破了传统审美活动在时空等方面的限制,帮助人们实现了全方位的互动,带来了超越...
2020.10.28 16:31:00
-
当对学科的前景充满信心,充满憧憬。
有学者预言,智媒时代的传媒理论体系建构,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必须直面的重大理论问题,且由于社会的虚拟性、甚至人类的符号化生存环境主要源于媒介化推动,认识世界各领域,必先认识传媒。未来建构的科学传媒理论,将有可能是其他社会学科理论...
2021.01.06 14:23:00
-
学意义上的概念不再适用于元宇宙。M世代写作者基于自我感官和心灵的个人主义,与现代性中的个人解放,也已经不是同一话语。技术不断挑战人类的伦理底线,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在感知层面被消除,也就意味着现实世界观的根本颠覆。文学不是创世的原动力,对于元宇宙世界观...
2022.07.05 08:15:00
-
音)、网络论坛类(如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社交网站类(如Facebook、微信)等。其以互联网为基础,以PC机和各类移动终端为中介,在实现人类社交虚拟化的同时也将社交简便化,但是网络社交也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往危机。
社交媒体具备媒介属性,其以“六度空间”理...
2023.11.21 14:18:00
-
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使数字技术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更加深入,ChatGPT的去中心化属性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的传统政治属性,为人类展示出在虚拟空间内拓展话语空间、抢夺话语权的可能,数字技术正在建构技术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模式,促使国家间竞争不仅是硬件支撑、算力算...
2024.03.28 10:17:00
-
叙事同样存在显著的分野。不过,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虚拟数字人目前已将数字生命概念落地至各种现实和数字场景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人类与虚拟数字人之间的交往实践议题。
(三)数字永生:记忆的数字化与永生想象
根据国外学者巴登、伯顿与泰勒的定义,数字永生指的是人死后...
2024.05.16 15:09:00
-
类的生存图景,其场景是基于科学技术对人类主体的反身思考。它既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数字世界。人类不但面临着虚拟与现实的二重世界,且在进一步的将来,还可能面临技术反身(如虚拟视频超越现实世界的现象)所带来的问题。这意味着,虚拟...
2024.04.30 10:54:00
-
香、味、触的感觉,为人类营造一种虚幻的存在。这样多种感官的调动对我们的活动影响很大,更容易与虚拟场景中的人物产生共情。
元宇宙虚拟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和交流的本质,从过去碎片式、独立的媒介框架到现在连续性的、网络化的社会塑造。无论是虚拟人、半机器人还是非生...
2022.07.07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