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终结诉讼程序作为从宽的方式之一。
聚焦精确量刑,努力提升从宽幅度的可预期性。在认罪认罚协商过程中,相对精确的量刑区间有助于提高被追诉人对从宽处理结果的可预期性,从而提升其认罪认罚的积极性。
构建“三措施保障”制度:
扩大律师参与,有效保障了认罪认罚从宽是在自愿...
2017.07.01 05:03:12
-
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的案件,都可以适用没收财产程序。
韩嘉毅说,从性质上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并不是针对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审判程序,而是仅针对其违法所得和涉案财产的专门处置程序。因此,不必以被追诉人已经被生效判决确定有罪为前提,即使在被追诉人死...
2017.07.03 13:39:23
-
济刑事政策在价值取向上具有统一性,这会对控辩审三方诉讼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被追诉人的尊重。关于适用条件,顾雪飞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虽然借鉴了国外相关制度的有益成分,但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可以与检察机关就所有关...
2017.07.08 09:08:25
-
导致司法实践中涉案财物价值鉴定存在混乱和矛盾之处。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涉案财物价值鉴定制度,对强化被追诉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涉案财物价值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鉴定主体单...
2017.07.24 10:13:20
-
首、立功等从宽制度更好地实施,不是在现有从宽基础上再予以额外的从宽。除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案件,对选择刑事速裁或其他简化程序的被追诉人,应以独立的实体性从宽措施补偿其程序保障的减损。补偿力度应与程序简化程度成正比。应限制被害人谅解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的影响力,其...
2017.08.02 05:27:01
-
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也让人们感到了法律的温暖。
“人犯”“犯人”“罪人”“被告人”在观念、立法和社会生活中曾经混同使用指代被追诉人和罪犯。从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开始,基于无罪推定的思想和人权保障的观念,刑事诉讼中的被追诉人和罪犯的称谓开始明确区分与规范:从侦查机...
2018.09.13 20:26:00
-
时解决纠纷争议,节约诉讼成本,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缺席审判制度。之所以在刑事诉讼中长期未能确立缺席审判程序,立法者主要还是考虑到如果被追诉人没有参与诉讼,等于剥夺了其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判决的公正性可能受到影响。
问题是,这种情况为潜逃境外的贪官留下了“自由空间”。对...
2018.10.30 09:23:00
-
建议的计算方法、协商过程,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案例2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展示了检察机关承担主导责任,释法说理、督促被追诉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公开审查听证、公开宣告,有效修复社会关系;案例3是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说明了适用认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没有案件...
2019.10.25 06:47:00
-
次这样的培训、交流、探讨中,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们不断在法律、政策、理念、实践等层面探寻着最佳结合点、最大公约数。
秉持客观公正
被追诉人权益要保障
法治,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尊重被追诉人的人权,使其能够体面地接受审判。这也是刑事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修改后刑事诉...
2020.10.14 13:40:00
-
下,控辩双方要在定罪量刑方面追求一致性。一旦辩护人不同意签署具结协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就很难落实。
鉴于量刑协商的结果基本确定了被追诉人的处理结果,而该结果的达成又依赖于控辩双方的充分协商而非对抗,因此检察官必须树立合作的理念,学习协商的技能,积极沟通,有效互动。一...
2021.01.06 14:5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