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的连续性就是新闻从业者在数字化转型中,也要秉承“船头瞭望者”的新闻敏锐性和专业精神,保持新闻从业者的能动性。数据在沟通我们认知实际全貌的过程中能起到辅助作用,为了避免过度依赖数据而陷入数据生态所导致的“生态谬误”中,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新闻价值回归和非数据的...
2021.03.26 08:23:00
-
情况,选择更广泛的目标客户群体。
二、认知解码:文化影响力传播的关键环节
首先,根据首因效应或者近因效应(primary effect)。个体在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会对以后的认知产生显著的影响,即“第一印象”在文化影响力传播中形成正确认知的重要性。在国际传播中,谁...
2021.04.26 08:40:00
-
互演化全过程系统的完备的评价体系。
3.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国外有关媒体传播效能理论和实证研究不仅揭示了受众的信息认知与处理过程,实现了媒体传播效能的提升,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发挥推动改善媒体内容的社会效益的作用。而国内关于媒体效能的研究刚刚...
2021.12.28 09:07:00
-
依据接受主体的兴趣、需要、利益、价值观、信仰等能动地选择凸显的信息,并通过语句组织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辅助受众进行视角聚焦,影响其认知过程与结果。
这些社交媒体往往会运用具有较高调动性的话语策略,在词汇选择上,经常使用大量的语气词;句类上常常选择感叹句;称呼语的使用...
2022.02.10 11:33:00
-
生态环境。久而久之,对意义的阐释、记忆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行为,而这些原本都是我们建立自身认知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当我们将各种认知与认同的形塑过程逐渐交由算法打理的时候,人们又该如何消除“意义贫困”,在算法传播的内容生态之中理解和体验生活世界?
以算法为代表的...
2022.03.29 09:59:00
-
体情绪更容易成为界定和传播事实真相的前提和标准,“无反转不新闻”“坐等反转”等认知意向和行为造成了事实拼贴和众声喧哗,公众在真相认知的过程中依然显示出不知名的大多数“幻影”的副作用。
后真相时代“幻影公众”的认知特点
后真相认知是对原有社会的信息体系和秩序的一种...
2022.05.19 09:57:00
-
理性、知觉和感觉运动系统的结合。感官系统作为身体接触外部环境的中介,其产生的感官体验能够牵动人们的情绪,而情绪则会影响人们的理性认知过程。在融合新闻中,感官维度的刺激可以“邀请”用户进入新闻发生的“环境”,使其在与环境的“接触”和“对话”中生发特定的情感,从而引导...
2024.02.22 11:18:00
-
编码、理解和记忆周围的信息。总资源、已分配资源、所需资源、可用资源,这4种类型组成了Lang提出的“资源饼”。这些资源不同程度地参与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机制,该机制包括三个子过程:编码、存储和回想。
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必然带来更好的认知效果,而由于认知资源的总量有限,其在...
2024.03.12 16:03:00
-
的限定,具体包括个体认知边界、组织治理边界和社会文明边界。
(一)个体认知边界:嵌入-生成-延展的全新适配
媒介技术快速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由于个体认知具有能动性,一方面个体依赖于媒介思维形成认知;另一方面,个体也以认知可供性的方式驯化着技术。嵌入认知是个体面对新...
2024.04.25 18:34:00
-
程。理论模型层面,主要有风险感知、心理噪声、负面主导、信任决定模型,指出了影响风险认知的差异化因素。上述研究均贡献了从风险到社会认知的过程。此外,风险沟通还可进行阶段划分,危机前预防准备,危机时及时反应,危机后持续关注,在时序上把握了风险沟通过程,预示着在不同...
2024.06.04 1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