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后,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我们以为,运用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实践来审视思考我们长期坚持并将继续坚持的正面报道方针,进一步认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在“建设性”的核心原则之下,适应传播格局新的巨大变化,深化正面报道的理论研究,探寻正面报道的创新优化之策,...
2020.11.09 10:46:00
-
照属性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结论,大众传媒在影响公共舆论内容(议题)、形塑公共议题的价值取向方面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这一重要成果,深刻地启示我们,在考虑分众化差异化条件下的议题设置中,不仅要重视议题主题的一致性,更要重视人们对议题属性认识的趋...
2020.11.13 16:48:00
-
比主张人类的一切成就都与挑战与回应直接相关。自然必然表现为需要克服的困难,如果人类接受了挑战,其回应就将为文明奠定基础。
新闻理论研究直接或间接回应了这种社会转型的观念,因此近几年不少学者使用“液态新闻”“弥漫媒介”“感情转向”“融合文化”等来分析这一社会转型在新...
2022.01.18 10:49:00
-
光,并且力图全面把握媒介学分析文化传承和思想传递的独特方法。
(一)媒介本体论:“物质性转向”与“技术决定论”的重奏
媒介学的本体论研究回应了如何认识媒介,如何理解媒介物、中介行为、传递装置的内生关系,以及思想与物质、内容与形式怎样经由“媒介化”发生因果关联等问题...
2023.12.14 10:48:00
-
字鸿沟理论则从“获取”的视角转移到“生产”的视角,更充分地解释数字鸿沟产生和加剧的复杂基础。有学者提出知识概念应该脱离客观知识的认识论偏差,完成“客观向主观”“大众传播向人内传播”的范式转变,从而拓宽知识沟理论研究的解释维度,并提出了“主客观知识沟”的概念。还...
2024.01.04 11:16:00
-
的表现力,推动了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化的传播方式,激发了用户与国家之间更为强烈的情感互动诉求。在这种背景下,学界开始全面认识到情感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核心作用,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亦逐渐兴起。然而,现有研究在具体的情感指向上依然缺乏明确的概念轮廓。这...
2024.10.15 11:18:00
-
党史党建学术特色、推动成果转化、树立示范典型,有着重要意义。
当天,还举行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讨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与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分别以“深刻认识马克...
2022.12.13 07:02:00
-
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鼓励、支持对法治传播和全民守法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加强对新时代普法工作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深化对普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制度,建设一批理论研究平台,加...
2021.10.28 16:51:00
-
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推动改革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水平;必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11.06 18:47:00
-
.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撰写刊发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文章。组织召开系列理论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深化思想认识。中央主要媒体要通过推出权威访谈、开设专栏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撰写推出相关文章,分析背景、提取要点...
2022.10.31 0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