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而影响其判断和学习。
AI大模型的完善和优化,需要不断获取新的文本语料,以AI助手为例,AI在执行用户的指令时,它们也在学习用户的语言和行为模式。
2024年,一款儿童手表在回答用户提问时,以带有种族歧视和贬损性的语言给出不负责任的评价,引发舆论关注。此外,还有一些声...
2025.01.15 15:38:00
-
我国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仍存在政治性目标不突出、互动性不到位和言语行为不够客观的弊病,亟待有关编撰者的改进。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类型
一切语言现象都发端于言语行为,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言语意图而展开的,我们根据语力点的不同,认为政务微博语篇言语行为可...
2021.01.22 15:49:00
-
”“我们可以称话语为一组‘陈述’……话语是由数目有限的一组‘陈述’所组成。”也就是说,话语是一种陈述,它不是命题或句子,也不是语言行为,更不是直接呈现在感官面前的符号。
游戏的最初状态正如人际关系建立的初始,个体对彼此的身份和交往目的带着怀疑和恐惧,因而产生一种“...
2021.02.05 09:03:00
-
我们定期开展个体咨询服务,组织团体辅导40余次,举办家长培训、教育沙龙、心理活动10余次。”
学校有部分特别的孩子随班就读,他们的语言、行为有别于同龄人,针对这些孩子,学校专门建成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请专家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个别的孩子我们还安排了‘影子...
2021.04.23 16:35:00
-
理解、认同和接受。
2.对比与反讽:修辞是指人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意识、有目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语言交际行为。语言在人际交流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们通过使用修辞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在国际叙事中,通过修辞这一文化共性缩小或遮蔽文化间的...
2024.07.18 11:40:00
-
的地闲逛,游离于都市生活之外,并对都市进行旁观性考察。
漫游研究的另一重点在于行动方式。德塞托通过强调“步行对都市系统,正如言语行为之于语言或所表达的立场”,说明“行走”这一行为之于城市空间的重要性。即通过亲身步行来感知城市空间,是创造意义和自我身份必不可少的实...
2024.08.15 11:04:00
-
被视作一种“新事物”,并在社会扩散的过程中,催生了诸多有关互联网的隐喻。隐喻作为以一种事物代指和解释当前事物的工具,建构着人们的语言、思维、态度与行为,辅助人们认知陌生事物。
本文从互联网历史的视角出发,梳理报刊等公共话语中典型的关键技术隐喻,阐述其历史演变过...
2024.08.27 12:02:00
-
个可以用来描述模仿行为的文化传播单位”,其繁衍方式并非遗传而是“通过模仿过程由一个人的头脑传递到另一个头脑”,米姆的传播过程就是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的传递过程。
而后,英国学者苏珊·布莱克摩尔对“米姆”概念作了进一步拓展,她认为米姆是“储存在大脑或其它对...
2022.08.11 10:57:00
-
核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单向输出的人工智能虽然已具有拟人化特点,但无法根据人类的行为动态调整交互行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现状,机器不再仅仅扮演单向输出的媒介角色,双向交互的社交机器人开始应用,对应...
2023.05.23 16:40:00
-
时性、可传达的虚拟语言,进而暗示或象征对生活与社会的理解或立场。虚拟表情或表情包就是一种身体隐喻叙事,它或已成为社会群体对话及其行为的有效叙事语言。
在社会治理层面,虚拟媒介的舆论形塑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对舆论监督、形塑与引导的一种形塑样态,它具有极大的磁性及其影...
2023.05.04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