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条,用时0.03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明代冠服制度的佩饰、最新考古发现的琉璃建筑构件等。 南京博物院举办的“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让人们看到了罕见的东巴文。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被人们称为“文字界的‘活化石’”,至今仍有人使用。记者看到,“一个圆加两条腿走路”的图形即表示“人”字,“两个眼珠上面画上眉毛...
    2023.05.19 11:08:00
  2. ”,开始以视频的形式用英语讲解汉字的故事。汉字背后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收获十万粉丝。“比如‘牛’是非常典型的象形文字。这是牛的两个角,下面这一横是牛的两个耳朵,中间一竖是它的鼻子。”汉字叔叔写下甲骨文的“牛”字,将它的象形来源一一道来。汉字叔...
    2021.02.19 06:49:00
  3. 大班—文字探源·叩响文明之门。大班的学生们则沉浸在探索文字演变的奇妙世界中。老师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带领学生们了解文字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漫长演变历程。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文字演变,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用水墨、粘土、自然材料进行文字拼摆。 他们用粘...
    2025.04.22 09:41:00
  4. “彭城”大鼓 有图有真相 “彭”和“鼓”字长得有点像。《说文解字》讲,“彭”即鼓声也,壴(音zhù)是鼓,彡(音shān)是声。中国象形文字,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有人说,彭城是以鼓声命名的,是鼓的故乡。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许多建鼓的画面。被支楞起来的建鼓是快乐...
    2023.05.17 16:27:00
  5. 到不错的成效。   教室里,孩子们跟着体育老师准备的乒乓球操视频,全身心地舞动;在老师的引导下,低年级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知道“天”“地”“人”的历史嬗变,或“跟着课本去旅行”,通过天安门、趵突泉、九寨沟等美丽的风景图片,了解新课本将涉及的知识……...
    2018.09.04 09:56:00
  6. 族历史社会的灿烂文明,凝结了纳西民族全部精神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与灵魂。 历代东巴用纳西象形文、标音格巴文记录的宗教祭词、卜辞及其他相关资料,经过长期加工整理,融入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形成卷帙浩繁的东巴古籍文献。这些文献以...
    2022.11.17 10:12:00
  7. 将彩绘、平磨螺钿、雕漆嵌玉、点螺、刻漆、镶嵌和磨漆画等扬州漆器装饰工艺相结合。”扬州漆器厂相关负责人阮娟介绍,屏风从上古时期的象形文字到清代板桥画竹,展现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此次我省共有十多家老字号参展,扬州漆器厂和扬州谢馥春参加了此次...
    2021.11.08 14:31:00
  8. 木府察看主要建筑,并参观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 木府中,有“天雨流芳”的劝学古训、“诚心报国”的忠义故事,还有用“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书写的古籍……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
    2025.07.22 21:26:00
  9. 成过程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先民的伟大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汉字及其书法中,即为高度的抽象审美能力。   以“永”这个字为例,你把它的象形文字和狂草单独拿出来比较,好像两种写法完全不相干似的,但是如果你还原它从最早的古文字,如仰韶、大汶口、二里头等发现的刻划符号、象形...
    2018.12.07 07:34:00
  10. 程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先民的伟大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汉字及其书法中,即为高度的抽象审美能力。   徐利明拿“永”字为例,“你把它的象形文字和狂草单独拿出来比较,好像两种写法完全不相干似的,但是如果你还原它从最早的古文字,如仰韶、大汶口、二里头等发现的刻划符号、象形文...
    2019.01.31 08:26:00

相关搜索 象形字